一转眼,新一轮巴以冲突马上就要满一年了,却依旧没有停火的迹象。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以色列政府丝毫不以为意,反过来用更强硬的语言回怼,主打一个贼喊捉贼。
由于以色列对加沙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就连原本支持他们的西方盟友都看不下去了,除了美国和德国,其他西方国家几乎都批评过以色列。不过人们记得最多的,还是冲突刚爆发后不久就站出来的拉美国家。
本轮巴以冲突始于去年10月7日,同月月底,玻利维亚政府就宣布与以色列断交,给其他拉美国家树立了榜样。紧接着,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国纷纷宣布召回本国驻以大使。
当时就有不少人觉得奇怪,拉美离中东那么远,怎么就打响了“反以第一枪”呢?
一方面是因为不少拉美国家也有过与巴勒斯坦相似的经历,比如率先与以色列断交的玻利维亚,历史上曾多次割让领土,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了。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另一方面,受门罗主义影响,拉美国家苦美国久矣,而美国又是以色列最亲密的盟友,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自然好不到哪去,尤其是拉美左翼政府,拉美右翼普遍亲美,比如阿根廷总统米莱,前几天还公开为以色列发声呢。
除了这些,拉美国家支持巴勒斯坦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很多巴勒斯坦移民。
巴勒斯坦人全部的人口大约有1200万,其中只有不到半数居住在为数不多的巴勒斯坦领土,超过600万人生活在海外。除了邻近的中东国家,拉美也接收了不少巴勒斯坦移民,尤其是距离巴勒斯1.3万公里的智利,境内的巴移民有50万。
喜欢足球的人应该都知道,智利还有一支劲旅叫“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后者一直被巴勒斯坦人视为本民族的第二主队。
这支球队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为巴勒斯坦发声呐喊,2018年在智利杯夺冠后,就连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都亲自向球队致信祝贺,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
巴勒斯坦人队曾经发行过一款球衣,把球员号码中的1换成了1948年以前巴勒斯坦领土的形状,尽管被智利足协罚款,球队依然保留了这一设计,在全世界大受欢迎,至今仍是最畅销的球衣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巴勒斯坦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跑到智利呢?
值得一提的是,智利的巴勒斯坦人大多是基督徒,而非穆斯林。19世纪中后期,欧洲大陆的反犹主义抬头,不少犹太人都希望回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巴勒斯坦,这一决定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支持。
英国当时的目的是控制苏伊士运河,所以利用犹太人想返回故国来挑起地区冲突。随着迁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越来越多,种族矛盾也愈演愈烈,又因为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巴勒斯坦基督徒就萌生了逃走的意图。
恰逢地广人稀的南美急于引进劳动力,大开国门鼓励移民,于是,巴勒斯坦移民和南美来了一场双向奔赴。其中,与巴勒斯坦气候相近的智利就成了巴移民首选。
一开始,巴勒斯坦移民在智利的地位并不高,直到奥斯曼帝国解体前,他们一直被称为“土耳其人”,后来还是靠足球才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智利政府的认可,允许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些事情。
巴勒斯坦人地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利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1988年,巴解组织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智利是第一批承认的拉美国家。2022年,智利和巴勒斯坦建交,并互设大使馆。
尽管智利的巴勒斯坦裔与母国宗教文化不同,又远隔万里,但他们对巴勒斯坦国的民族认同是一致的。他们当初之所以来到智利,是因为家园被犹太人占领了。过去几十年里,两国方案从未被以色列执行,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出不去。
抛开这些历史因素不谈,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国家,都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以色列一步步蚕食巴勒斯坦的领土而坐视不理,发出正义的声音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