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湾区,山有路可行,水有桥可渡,路网密布,高铁飞驰,大桥隧道穿云跨海,机场港口星罗棋布;跨境消费和医疗便利,200多项湾区标准互联互通。
眺望前路,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硬联通”消除地理阻隔,规则标准“软联通”释放发展后劲,居民安居乐业,年轻人创业追梦,迈出文化、商贸、旅游、教育、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融合发展的步伐。
融合路径:“硬联通”和“软联通”
今年10月份,深中通道南沙线将正式开通,随着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接连落成,纵列排布的跨江通道网络拉近了东西两岸时空距离。
在珠海和深圳异地的“周末情侣”,因为深中通道通车而生活在一起,未来计划在中山安家。某海鲜面餐饮店在中山和深圳宝安甲岸村都有分店,老板黄先生表示,从江门打捞而来的蚝仔和在中山现制好的手工丸子,运到深圳的时间比以往少了一小时,“锁住”了食物的鲜味。物流公司负责人费先生表示,深中通道大大压缩了车辆通行时间,节省了大量运输成本耗费,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坐拥密度极高的机场群、港口群,更有星罗棋布的高铁、城际、地铁构筑的交通网络。据统计,大湾区内地9市的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
9月14日梅龙高铁开通运营,还有广汕高铁、深茂铁路、南广高铁、贵广高铁的通车,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串起广东各地优质文旅资源,让偏远地区的资源“被看见”。广铁数据显示,梅龙高铁通车后,广东省高铁营业里程已达3016公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一。
从福田站到香港西九龙站,椅子还没坐热,咖啡的冰还没有融化,列车就到站了。这是往返香港深圳的旅客最深刻的感受。“我在珠江新城上班,10多分钟到广州东站,坐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回到香港了。”香港青年林诺谦经常带着香港合作伙伴一起到广东寻找投资机会。
除了商务和旅游,“候鸟人群”是跨城出行的一个重要群体。14年前,国内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城际地铁的广佛线开通,拉开“广佛同城”的序幕,每日承载大量“广佛候鸟”,串联起两地青年的梦想与生活。今年5月,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莞惠城际实现首尾相连,东西横跨穗、佛、莞、肇、惠五座城市,实现大湾区城市轨道互联互通,加速青年人才和资源要素流动。
近年来,大湾区内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不断发展,出行越来越便捷,“硬联通”让人才交流、信息流动更加便捷、通畅。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机遇、大文章,更要从“软联通”方面着手。
广州“湾区通”工程率先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人员流动方面,推出“穗企出入境快享道”服务,开通“商务签注即备即办”功能;货物流动方面,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湾区一港通”覆盖大湾区城市17个港口。
湾区标准和认证、职业资格认可、内地科研人才签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港澳药械通”“湾区通办”等政策机制实施,大湾区融通发展正为民众提供更多便利。拱北海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发布消息,“港车北上”政策正式落地实施一年多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关的香港单牌车数量已突破100万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