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刘春:天涯沦落人 古今同此愁——观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传世名篇里,《琵琶行》是熠熠生辉的存在。以文字描写音乐,在艺术的通感里,一幅幅被定格的画面充满动态又可听可感,而乐曲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一首诗就这样凭借文字、意境、动人情节和人生感怀,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不断引发读者共鸣。

图片

2000年,这首88句616字的长诗在与昆曲的艺术相遇中再添光彩。由王仁杰编剧、黄蜀芹执导、梁谷音主演的昆剧《琵琶行》,作为国内首部走出传统剧场的实景演出昆剧,在情、景、境的交融中,具象了白居易笔下历史上无从考据的琵琶女,以及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怀。

24年后,上海黄浦江畔1862时尚艺术中心,由郑大圣执导,沈昳丽、黎安主演的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继承了前作哀而不伤、沉郁广阔的艺术格调,又借鉴某些电影的表现手法精彩创新,以白居易和倩娘浔阳江畔时隔数年的两次秋夜偶逢,再次拉近了唐诗、昆曲与当代观众的距离。新版《琵琶行》保留了王仁杰编剧的基本故事情节,增添了解说人的角色。他最早登台,先在快开场的些微嘈杂中翻阅诗稿,后又当着观众的面,穿戏服、戴面具,时而如传统戏曲串场的丑角介绍剧情,时而化身仆从、路人、艄公,宛若穿越到古诗情境中的现代读者,在想象中见证了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一别出心裁凸显出的“离间效果”,极具现代性地增添了观众的旁观视角,更易引起思考和共情。而原剧依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故事主线,也因此被重新编排,利用蒙太奇手法,由二人相逢讲起,倒叙往昔、插叙当下,接着讲述分别后琵琶女的境遇和再度重逢时二人的感怀。由此,舞台上渐明渐暗的灯光如同电影画面的淡入淡出,串联起的多个叙述情节,节奏紧凑、高潮迭起,90分钟的演出在水磨腔的顿挫咿呀中,凝成一场清冷绝美的梦,剧终人散而余韵不绝。

不同于传统戏曲舞台设计,《琵琶行》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既保留了昆曲一桌两椅的标准配置,同时吸纳了演出场地百年船厂的时代气息,采取园林借景的方法,利用舞台背后的落地玻璃,引入黄浦江上流动的船影、人影、灯影。影影绰绰间,曾经伴随白居易一同听奏琵琶曲的那轮江月,又将清辉洒向人间,舞台的表演时空被无限扩大,化身飘浮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一处艺术飞地。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虚实相应间,白乐天的青衫又湿了,而场中之人无论演员还是观众,借由唐诗和昆曲,在与古人的相遇中,也再一次听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曲琵琶乐。(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