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丨 易代之际的遗民传奇:《黄周星集校笺》出版

图片


图片

《黄周星集校笺》

(清)黄周星 著

唐元、张静 校笺

198.00元

2024年5月出版

978-7-5732-1158-3




文 | 唐元 张静

黄周星是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坛的传奇人物。

图片

(黄周星小影)

他布衣素冠,寒暑不易,一生穷困羁旅,以教书为业,世谓之畸人。其实他早在明代就高中了进士,入清后却坚定地放弃了寒窗二十载好不容易考取的功名。他幼年即有才子之禀赋,书画、篆刻无不精妙,一生笔耕不辍、诸体皆擅,但直到死前才有些单篇文章和文集的试印本在世上流传。他如今存世的作品,文体种类繁多,包括诗、文、词、传记、游记、谜语、传奇、杂剧、散曲、小说、杂文等。他诗才横逸,七言律诗沧桑沉雄,那些涉及故国之思的作品尤其出色,长篇歌行如《姑苏草堂歌》《楚州酒人歌》等,行文泼辣、瑰奇诡怪。他晚年的《将就园记》布局精妙,想象力上天入地,是有名的纸上园林,寄托了他一生的无家之悲。他又通晓音律,撰有戏曲理论著述《制曲枝语》、传奇《人天乐》、杂剧《惜花报》《试官述怀》等,其曲文亦如诗章,笔锋恣横酣畅。康熙二年(1663)他还和杭州出版商汪象旭(号憺漪子)合作,对百回本《西游记》进行修改与评点,写成《古本西游证道书》,是《西游记》流传过程中的重要版本。他的文章节义,令后人称颂,而他身世的种种谜团,也备受世人关注。

图片

(将就园总图)


他到底姓周还是姓黄?

他姓周还是姓黄,现在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论。他的身世之谜、家族变化,常让史料中对他的姓氏籍贯记录多样:或说他姓周,是湖南湘潭人,或说他姓黄,乃江苏南京人。其实,在崇祯十七年(1644)黄周星亲笔所写的《复姓疏》与《复姓纪事》中,详细记载了他出生后的送养事件、长大后的家族矛盾与最终复姓的前因后果。但这两篇文章收录在清康熙年间刻的《夏为堂别集》中,此本传世者稀少,故长期不受人关注。根据这两篇文章,综合黄周星的其他诗文可大致勾勒出他的生平事迹:

黄周星(1611—1680),字景明、景虞,号九烟、圃庵、汰沃主人、笑苍道人等,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二月十七,黄周星生于应天府上元县,父黄一鹏,母徐氏。因为家贫,出生后即被送养给寄居在金陵的湘潭周逢泰、涂氏为嗣,起名周星。

图片

(汰沃主人、九烟印章)

幼年时代的他就能诗文,工书法,有神童之目。崇祯三年(1630)以南京国子监第二名选贡于应天府。六年(1633)秋,乡试得中。十三年(1640)中大明庚辰科二甲进士。可惜他前半生一帆风顺的人生履历,却在改朝换代的浪潮中被彻底颠覆。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崇祯帝自尽。五月,福王朱由裕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改元弘光。九月,黄周星授南明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也就在这几年的动荡中,他来往于南京和湘潭之间,逐步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与周氏家族矛盾日深,遂于本年作《复姓疏》和《复姓纪事》,上疏复姓,正式改名为黄周星。

图片

(黄周星手书《赋得月涌大江流》)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朝覆亡,黄周星于战乱中仓皇携带诗稿逃亡。秋,入福州,于南明隆武朝任礼科给事中。但隆武朝很快再次覆亡,他死里逃生之后,在顺治五年(1648)和妻女团聚,由闽入越,辗转至杭州西湖之畔,此后皆于浙西一带以遗民之身靠授经课徒为生。黄周星和林古度、吕留良、吴之振、戚玾、冒辟疆、董说、杜濬、杜岕等东南遗民交游频繁。他先后寓居于金陵、繁昌、石门、海宁、嘉善、长兴、南浔等地,虽然生活困顿漂泊,但他再也没有回到楚地湘潭。


他的自杀是殉国还是飞升?

在明亡后三十余年的康熙十九年(1680),七十岁的黄周星投水自杀。史料多认为这是他迟到的殉国之举。其实,他强烈的道教信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周星一生有浓重的神仙信仰,他康熙十五年(1676)的《人天乐自序》中云:“自丧乱以来,万念俱灰,独著作之志不衰。迩来此念亦灰,独神仙之志不衰耳。”他的文集中有多篇如《吕祖出山像赞》《题钟馗一品补衮图赞》《关帝像赞》《乞开喉音忏疏》《驱病魔檄》等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文章。在好友吕留良眼中,黄周星就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吕留良为他写的《真进士歌赠黄九烟》中即云:“山水穷荒有何好,神仙多为药所误。君今好奇入膏肓,不治烟霞泉石痼。”

早在顺治十一年(1654),黄周星首次接触扶乩,此后便被深深吸引。扶乩,道教的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在扶乩中,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称为鸾生或乩身。神明附身在鸾生身上,会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之想法,信徒则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黄周星晚年更是痴迷于此,康熙十一年(1672)春,他结交了湖州扶乩者陆芳辰。在随后的几年间,这位蛊惑人心的大骗子陆芳辰,通过乩仙之语,频繁暗示黄周星的文才被上天赏识,这令沉沦放废半生的黄周星欣喜不已并深信不疑。康熙十三年(1674),黄周星有《龙沙八百地仙姓名歌》云八百地仙将会聚于庚申岁,而自己正身在地仙之列。康熙十六年(1677)他完成了传奇《人天乐》。剧中写轩辕载如何以文才为天君所闻,最后由吕洞宾引领进入仙界,剧情本身大有自传自况的味道。

后至庚申年也即康熙十九年,黄周星死志愈烈。是年春,他先为年幼的子女缔结婚约,了却向平之愿。随后作《解蜕吟》十二章,又自撰《墓志铭》总结其一生。随后,几次在晚年的寓居地湖州南浔投水自杀,但为家人所救,至七月二十三日自绝饮食而卒,时年七十。其墓在南浔马家港长生桥北圩,民国二十三年(1934)邑人曾重修其墓,然于文革间被拆毁,现在遗迹已不可寻觅。


其诗文在流传过程中的幸与不幸

黄周星平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他的传奇人生一样,黄周星诗文集编纂、刻印、流传的情况颇为复杂,充满了种种幸运与不幸。他生前诗文结集共有六种,分别是鼎革之际逃亡路上两次遇盗丢失的早年稿本《鹏云堂自订十五年诗》、民国间突然重现世间的中年珍贵稿本《薇萼集 夏为堂诗草》、已佚的安徽繁昌坐馆时的试刻本《夏为堂诗略刻》、民国间刊刻的南浔嘉业堂旧藏黄周星晚年稿本《前身散见集编年诗续抄》、原湖州陆氏皕宋楼旧藏后流落日本静嘉堂的孤本《圃庵诗集》、已佚的晚年诗文稿《刍狗斋集》。

图片

(日本静嘉堂藏《圃庵诗集》)

黄周星自己没想到的是,他生前始终没有办法大规模流布自己的诗文,但在他身后,诗文集却被人不断编辑刊行。康熙二十七年(1688),崇敬他的后学朱曰荃、张燕孙联系上他的儿子,以家藏稿为底本正式编辑刊刻了《夏为堂别集》。还有,当年他毅然与之决裂的湖南湘潭周氏族人,却一直对这位刚烈先人的节义与文章怀着深厚的情感,先后为他刊刻了道光本《九烟先生遗集》、咸丰本《周九烟集》、光绪本《九烟先生集》,前赴后继地帮助他的诗文流布人间。

图片

(光绪本《九烟先生集》)

依靠他生前的部分试刻本、再次问世的稿本和身后人的历代刊刻,黄周星现今仍存世的作品亦有四十余万字。其中的体裁包括诗、文、词、赋、戏剧、小说、评点、笔记、尺牍以及各种杂著。目前已经出版的黄周星文集如《夏为堂别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本)、《黄周星集》(湖湘文库本),并未汇集完备其诸多传世版本,也并未选择最佳的版本作为底本,对其存世诗文的搜罗缺漏较多。所以对黄周星诗文集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系统的整理工作还原其传奇一生

本次黄周星集的整理工作,首先致力于全面网罗收录黄周星传世的诗、文、词、曲等诸体,是学界首次对黄周星作品进行全景式的系统整理,能够为今后深入研究黄周星的创作与思想提供前提条件与文献基础。书中还对黄周星作品各版本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并撰写校勘记。这一工作有利于反映诸本的面貌,展示其版本流传的特点。又用“笺”的形式,对黄周星诗文作品的创作时间与背景进行了考证与研究,以便真实且详尽地展现其一生行藏,这将对深入研究黄周星的文学创作、生平性格和遗民心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值得感谢的是,黄周星集的整理工作最初来自于华南师范大学蒋寅老师的指点,在多年的整理工作中,蒋老师一直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中华书局的俞国林老师将他在日本发现的《圃庵诗集》扫描版惠赐,给本书的整理工作提供了亮色。湖州南浔古镇的姚勉勉老师为笔者提供黄周星在南浔的相关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刘赛老师、戎默老师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尽心竭力,在此一并致谢。本次黄周星集的整理工作一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方家的批评指正。

(本文原载《藏书报》2024年9月23日05版,本次转载略有修改)


责编:戎默;排版: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