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迈入“品质生活 万物互联”夏家什字的老街坊见证时代变迁

从过去的大杂院到现在的高楼林立,从过去排队在公用水龙头挑水到现在自来水入户,从过去的烧煤取暖到现在用上天然气,从过去空中交错缠绕的“蜘蛛网”到现在电缆入地,从过去的小区地面坑洼、楼房破旧到现在焕然一新……1995年建成至今,位于莲湖区桥梓口社区的夏家什字小区经过水电气与老旧小区改造后,老街坊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图片


当年的“梦想”如今已被“超越”

今年65岁的王理胜从儿时起就生活在夏家什字。“这条街最早住了不少吹制琉璃咯嘣的手艺人,当时大家都喊这里‘叮当巷’。上世纪80年代,这里地势低、路不宽,两边都是大杂院,七八户人家共用一个旱厕。遇上下大雨,街坊们还要从涝坑里把积水舀出去。街上有一个公用水龙头,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缸,每天清晨都要提着桶排队打水……” 9月27日,王理胜与记者站在夏家什字,他一边望着街景一边感慨,那会儿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意思为住进楼房里、用上电灯电话,这是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最向往、最生动的描述。


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早已被“超越”。上世纪90年代,夏家什字迎来了政府低洼改造,街巷院落的地面没有了沟沟坎坎、星罗棋布的低洼地带,一栋栋居民楼拔地而起,王理胜与家人成为首批搬入楼房的“幸运儿”。“住着气派的高楼,家里通了电,有独立卫生间,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自来水,谁不羡慕?” 王理胜笑着说,1995年夏家什字小区建造完工,老街坊们告别了平房大杂院搬入新居,父辈们的“梦想”悄然实现。


记者了解到,夏家什字小区为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拆迁安置小区,现有13栋楼梯房,725户居民。由于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天然气管网并未铺设到户。多年来,居民长期使用罐装液化气,换气灌气、搬上搬下,既不方便也不安全。2011年,在桥梓口社区与燃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夏家什字小区接通了天然气,点“燃”了居民的幸福新生活。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与鳞次栉比的商业小区相比,这个代表着上世纪90年代较高规划水平的夏家什字小区显得有些陈旧,居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们都盼着家园能“逆生长”。“因为小区没有大修基金,很多困扰居民的问题无法解决。”王理胜坦言,在日复一日的阳光暴晒下,年复一年的雨雪洗刷中,该小区的路面打上了“补丁”,高层住户水压不足,楼顶的防水层老化开裂,曾经光鲜的外立面已现斑驳……渴望更宜居的环境是老街坊们的共同心愿。


图片


这个小区让他们越住越舒心

2020年,夏家什字小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居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陆续得到了解决。记者走入该小区看到,楼房外立面整洁、道路平整,路灯与监控设备安装到位;楼梯内还加装了扶手,不少人家安装了智能锁;休闲广场上,幼童正在学步,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悠闲晒着太阳。走访中,老街坊们纷纷表示,改造后小区空中的电力“蜘蛛网”不见了,水压也得到了提升,水电费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交。同时,楼房新装了防水层和保温层后,家里冬暖夏凉,楼顶也不漏水了,每个取暖季能节省下200多元的燃气费……这个已有29岁“高龄”的小区,让他们越住越舒心。


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夏家什字小区里许多老街坊都赶上了潮流,除了翻新室内装修外,还给家里添了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盖与智能开关等产品。“我也准备趁着‘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买一把智能锁,出门买菜不怕忘带钥匙了。”王理胜感慨地说,当父辈们还沉浸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的美好愿景中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3岁的孩子都会对家里的人工智能助手说“小爱同学,讲个故事”。如今,居民们已然迈入“品质生活,万物互联”的时代。


告别王理胜,走出夏家什字小区,阳光正好。出租车穿梭在街道中,食客在街边高低板凳上就餐……这条老西安人口中的“叮当巷”,几经变迁融入了市井烟火,留下了最朴实纯粹的生活气息,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轨迹。


图片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