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8日,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山东曲阜。之所以在这一天聚焦中国山东曲阜,得益于山东酝酿40年而写就的“五篇文章”。厚积薄发,每一篇文章皆“爆款”。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至10月7日在中国山东曲阜举办。这是第40届国际孔子文化节。时光回拨到40年前。
1984年,那一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英姿勃发。那一年,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正形成一波热潮。美国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那一年,山东曲阜首次举办“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也是后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前身。
这40年写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文化认同”。40年来,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同一空间内互动日益频繁。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历和价值观念,这导致了文化认同上的差异。
人们开始探寻文化根源与精神家园,而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其包容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也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曲阜连续举办40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便成为一架连接古今、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桥梁,让人们在研究儒家学说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古老文明的魅力。来自曲阜现场的消息显示,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已吸引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会。大家一起品读先贤经典,一起寻访圣人故里。此时此刻,曲阜大街上一定随处可见长袍冠带的“孔门后生”,大家见面拱手一笑,再仰望尼山,同诵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话道出了“好客山东”的热情,道出了儒家思想的包容,也为这篇“文化认同”写下最好的注脚。
这40年写下的第二篇文章是“文明互鉴”。“鉴”是一面镜子,以文明为镜,可以促进自我认知,增进相互理解,汲取历史经验,推动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文明互鉴是各种文化之间最显著的需求。通过在曲阜纪念孔子,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开放的态度,表达了希望与其他文化进行深度对话的意愿。祭孔大典就像一面巨大的文明之镜,不同文化都可以在这里交互映射。
今年9月28日上午举行的祭孔大典创新了形式。与往年不同,曲阜设主祭场,与“衢州祭孔”“境外祭孔”“云祭孔”联动,实现跨越时空界限,共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此外,还有“斯文在兹”——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展开探源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则邀请中外著名文化人士开展主题演讲、主旨对话,共同阐发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这一系列活动为全球文明交流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力量,也让“文明互鉴”这篇文章更加光彩悦目。
这40年写下的第三篇文章是“文化旅游”。每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山东尤其是曲阜,就会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目的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参观孔庙、孔府、孔林等历史文化遗迹,参与穿汉服、研书法、品茶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提升了山东文旅的整体吸引力。
2024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恰逢“十一”长假,在此期间,曲阜及周边的酒店和民宿早早便被预订一空。为了方便游客,曲阜每年都要提前做足“功课”,加强道路交通疏导,增加公交班次,组织大批志愿者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提供咨询服务。
夜幕降临,万仞宫墙外常常上演精彩的儒家乐舞表演。这时,璀璨的灯光,悠扬的乐曲,仿佛唤醒了2000多年前的鲁国陬邑,更为今天山东这篇“文化旅游”力作增添了不少色彩。
这40年写下的第四篇文章是“文化传承”。山东省内的多所高校都开设了与儒家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批熟悉儒家思想的专业人才。中小学教育中也加强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儒家文化。鲁锦编织、曲阜木版年画等儒家文化载体,也成了人们喜爱的“山东礼物”。一批聚焦孔子及其弟子的图书、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不光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在国际市场“圈粉”无数,成为传播儒家文化的新途径。每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的各种纪念活动,更是构筑起儒家文化传播发展的超级平台。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这些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护历史遗迹、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文旅融合,不仅成功地保留下儒家文化精华,更将其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从“和而不同”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思想的精髓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交流共享的“金规”,化作“文化传承”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这40年写下的第五篇文章是“文化自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尼山圣境金声玉振广场。每年的尼山敬师礼已成为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压轴活动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仪式感。
今年的尼山脚下,当钟磬齐鸣,全场合唱起《尼山敬师歌》,象征孔子年龄的2575只鸽子腾空而起,大家一起仰望孔子像,行“敬师礼”……这种令人心潮澎湃的情景,一定会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眼中,化作闪烁自信与自豪的光彩。
在孔子诞辰之际,望向山东,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跨越时空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在世界上传播儒家文化,让这篇充满文化自信的隽永文章,不仅彰显了山东乃至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形象,更为助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一份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