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苏迎会。 槐茂公司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刘芳
25年来,苏迎会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时间有一大半。
如今,她依然每天穿梭在实验室与生产车间,为研制新品、优化工艺作出更多探索与尝试。她是保定槐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研发工程师。
1999年,河北大学生物系毕业的苏迎会入职保定槐茂。这家老牌的食品企业虽然待遇一般,却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苏迎会便发挥所长,在日常工作中也渐渐得心应手。很快,公司领导便留意到这个勤劳实干的小姑娘,将她调入化验室。因为住单身宿舍,很多着急的检验工作也就在下班后落在苏迎会身上。每当这时,她二话不说,立刻赶往化验室。
后来,食醋酿造车间技术负责人空缺。苏迎会的踏实肯干、勤学上进再次为她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机遇。这时,苏迎会却意识到,学校的知识在工作中已经不够用了。“那时候单身,也没啥娱乐活动,就自学了好多东西。”苏迎会边干边学,不断提升自己在食品酿造、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素养。
工作越来越顺手,当时一起进厂的同学们也开始选择待遇更优厚的企业,陆续离开槐茂。要不要走?苏迎会也犹豫过。可是,想到手头的工作离不开自己,想到自己在这里的使命和价值,她留了下来。
从化验室到食醋车间,再到目前的研发部门,一路上,都有苏迎会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2013年她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保定市青年科技工作者。现为河北调味品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专家,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考评员,河北省预制菜产业联合工作委员会专家,食品安全管理(FSMS)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质量管理体系(QMS)国家注册审核员。
在食醋车间工作期间,她参与设计了液态发酵食醋工艺流程,进行设备的选择、改进、制作,并指导制作了液态深层食醋发酵专用设备,为公司节约资金百余万元,使液态发酵食醋醋酸生长速率达到0.15g/100ml—0.2g/100ml,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产品品类。
她对液态发酵食醋的风味改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利用曲霉酶系的特点,在液态发酵食醋生产后期进行后熟,得到显著的效果,圆满完成了河北省科技厅计划科研项目《液态发酵食醋快速后熟改进风味》项目,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保定市科技进步奖。
她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省科技厅计划项目《金丝枣醋酿造关键技术研究》,以金丝枣为原料经破碎、果胶酶处理、过滤及澄清,采用液体酒醪发酵-固体醋酸发酵,提高了产品质量;筛选出适合枣醋生产使用的酒精酵母Y-2009和醋酸菌B-2009;提出了适合生产使用的枣醋酿造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她带领团队对醋酸菌选育方法、营养与繁殖速率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度酒精发酵食醋的研究,将纯酒精作为底物,利用醋酸菌发酵达到醋酸浓度12g/100ml。选育出了耐高酸度的醋酸菌,制定出了高浓度酒精发酵食醋的生产工艺流程,并成功配制出了高度酒精发酵条件下,醋酸菌所需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正确使用方法。
此外,她对传统的固态发酵食醋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将传统固态发酵食醋生产工艺由原来的人工翻醅改为机械翻醅,又研制出全机械化固态发酵制醋新设备、新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条件,提高了食醋产率,使原料利用率提高了15%。她参与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保定甜面酱》《保定酱菜》及企业标准2项;制定调味品工艺技术标准等文件;发表国家级论文六篇。
在槐茂新厂设计过程中,她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参与了工艺、设备的设计,实现了酱腌菜、固态发酵食醋全机械化生产,解决了酱腌菜行业自古以来产生废弃卤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参与研发了面粉连续熟化机的研制,实现了面酱生产面粉熟化机械化连续生产……
如今,研发新品,探究新味依然是她的工作日常。她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用自己的兢兢业业迎来大众味蕾上的下一次惊喜。
查看原图 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