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工程的雕塑家刘开渠,与上海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日前,《刘开渠与上海》云展览发布会暨“开渠精神与公共艺术发展”研讨会在长三角绿色科技示范楼报告厅召开。
刘开渠1904年出生于安徽萧县,曾担任中国美术馆的首任馆长,是人民艺术家以及美术教育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馆事业的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刘开渠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创作了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他留下的众多作品,以及对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贡献,成就了他“中国雕塑之父”的历史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刘开渠奖,是中国雕塑界的最高奖项。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彦介绍,本次《刘开渠与上海》云展览研究梳理刘开渠先生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经历,以全景漫游、图文互动、AI技术等数字化呈现方式复原经典历史场景,活化历史文献档案,形成“刘开渠上海艺术地图”,再现他在上海接受大师启迪、探索都市美术设计实践、迎接上海解放、推动城市雕塑运动的重要时刻,带大家感知这位人民美术教育家在这座人民城市为寻找艺术光明的心路历程
扫描二维码,进入云展览,“刘开渠上海艺术地图”便徐徐展开,呈现了从位于陶尔斐斯路24号的《现代评论》驻上海编辑部到中华艺术宫共计16个与刘开渠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点位。上海对刘开渠而言,是一座充满意义的城市。在这里,他受到过蔡元培、鲁迅等文化巨匠的启迪与教诲,他们的智慧与思想深深影响了刘开渠的艺术追求。他不仅经历了三年的都市美术设计实践,更在迎接上海解放的地下斗争中,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艺术激情。改革开放时期,他又投身于城市雕塑运动,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城市的深情融入了一件件雕塑作品中。
杨树浦路30号的黄浦码头代表了刘开渠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支持下, 1928年8月11日,他由上海黄浦码头登上法国邮船公司班轮“盎特莱蓬号”前往法国马赛,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师从雕塑家让·朴舍。这不仅为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技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这场展现刘开渠创作精神的云展览也显得意义非凡。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法语国家分会会长沈肖肖表示:“刘开渠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先驱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我国近当代雕塑艺术文化事业,书写了中西艺术交流、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开拓的壮丽篇章。”
在随后的“开渠精神与公共艺术发展研讨会”上,雕塑家章永浩、刘锡洋,风景园林师周在春等围绕“上海之于刘开渠先生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刘开渠艺术精神与公共艺术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刘开渠对当代中国雕塑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发布的艺术地图,不但是刘开渠个人艺术生涯的重要标记,也是上海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图说:云展览二维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