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深挖海洋文化资源 激活海洋经济潜力


宁德市霞浦县海、岛、山、乡等自然资源特质鲜明,闽东海洋文明、畲族文化、海防文化、信俗文化、渔家风情等人文资源多元。近年来,霞浦县推进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实施海滩、海岸、海岛全域旅游“三步走”发展战略,利用海洋文化优势,以文赋能、以文兴业,加快推进海洋文化与滨海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响“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文旅品牌,打造海洋文化新名片。


图片

“东海1号”观光道 图源:张善方


这天,在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诗歌馆内,诗歌爱好者正在探讨交流海洋诗歌文化的发展,并分享诗歌创作心得。

霞浦诗人李文杰表示:“我自幼在海边长大,海洋给了我丰富的滋养。我希望通过自身对海洋的深刻理解,能够更好地创作出有关海洋的诗篇。”

“海洋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们的创作。从我们面对的这片海,写到心里的那片海,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作品逐渐地推向全国的读者面前。”宁德市文联副主席刘伟雄说。

霞浦县厚植地域诗歌文化,推动诗歌品牌建设。长沙村与霞浦的文化名人开展合作,并配套完善乡村观光旅游设施,建起乡村大讲堂、书苑、乡愁馆、窑洞酒吧及田园综合体,用诗意文化打造“美丽经济”,吸引众多游客体验诗意生活。

如今,长沙村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年接待游客达8万人,成为霞浦各类展览、沙龙等文艺活动的聚集地。

这里不仅有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卷,更有诗意的生活和艺术的享受。长沙村党支部书记俞云灿自豪地表示:“我们把这里称为‘诗意长沙’,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村庄,更是一个有声有色,有诗有画的文化乐园。”


图片

霞浦县长沙村 图源:文旅霞浦


因海而兴,因海成名。霞浦诗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以诗歌为纽带夯实霞浦地方文化,持续扩大霞浦地域诗歌文化品牌影响力。当地还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海洋诗歌文化地标。大京沙滩诗意海岸、下尾岛、花竹等以海洋诗歌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点、古村等,成为网红打卡点。2023年3月,霞浦获评“中国诗歌之乡”。美丽的海洋、岸线不仅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也催生了“十大风光摄影圣地”“中国最美滩涂”等金字招牌,吸引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纷至沓来。


图片

小皓滩涂 图源:文旅霞浦


“海面上的丰富景象,配合光影的变幻,总能激发我们摄影爱好者的创作灵感。”摄影爱好者卓先生说。“这里的风景如画,拍摄出的作品不仅唯美动人,更是捕捉了大自然的精髓。”

霞浦县先后打造71个摄影点,完成摄影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设计了4条摄影线路,同时举办各类摄影赛事活动,不断擦亮滩涂摄影这一金名片。每年吸引70多万人次前来观光摄影,并衍生摄导、摄模等新职业,直接带动群众就业2万多人,促进旅游增收10亿元以上。


图片

中国观日地标——花竹 图源:霞浦文旅


“霞浦滩涂摄影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民间自发推动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霞浦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作用。”霞浦县摄影协会主席郑德雄介绍,霞浦县在原有的滩涂摄影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引导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探索海岛岸线的新领域,将摄影艺术提升到教学和交流的新高度,进一步丰富和推广霞浦的摄影文化。

近年来,霞浦县大力弘扬“闽东之光”,打响海洋文化品牌知名度。通过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和滩涂摄影资源,依托三沙光影小镇、“东海1号”观光道等载体,将霞浦的诗歌文化、海洋文化、山海资源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海洋诗歌文化地标,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盯‘摄影、民宿、文体、露营、康养、诗歌’等六大元素,深入挖掘霞浦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的文旅精品,满足游客差异化、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霞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霞浦县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谢雁银表示。


来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宁德广播电视台、福建文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