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看到的一些AI应用行业的趋势

全文229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第二季近1600个项目报名,最终8家公司获得数千万现金加资源投资,13支高校团队获得百万现金奖励。

02本届大赛创业方向更加多元化,应用层比例提高,涵盖文娱社交、电商营销、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

03由于投融资市场变化,创业门槛提高,要求团队初始就想清楚商业化路径。

04同时,智能体门槛降低,创业公司对智能体的共识程度增加,智能体在模型之上的成本很低。

05此外,出海成为AI公司更多选择的趋势,创业者需清楚自己团队的优势和产品匹配度。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大家好,我是佩妮。
今天是个好日子!你们懂~!:D 明天说。
大家也知道我一直在关注AI的落地应用情况,昨天我参加了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的颁奖礼和demo day,这已经是第二季了,去年也去过。
去年获奖的团队有些都拿到了百度的投资,发展也不错~
应该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能够不遗余力地持续举办活动,用资源和真金白银支持,推动AI创新创业的公司,值得竖个大拇哥~‍‍‍
图片
这次大赛一共有近1600个项目报名,最终有8家公司获得了数千万现金加资源的投资,也有13支高校团队获得了百万现金奖励。
我和其中的一些获奖团队也有沟通,我觉得在今年参赛的创业项目中,展现出来了一些反映AI行业趋势的点,值得和大家分享~enjoy!
图片
1)创业方向更加多元化,应用层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去年的第一届创业大赛,约30%的项目集中在通用办公和营销领域。而今年的创业方向百花齐放,涵盖了文娱社交,电商营销,医疗教育金融,硬件,企业服务等等。
而且应用类型的项目从去年的80%的比例提升到了90%

图片

此前Benchmark的合伙人Sarah Tavel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AI startups:Sell work,not software》。

图片

她提到,新一代的LLM驱动的人工智能产品,不要停留在销售软件的思维模式中,而是要用AI把需求结构化后,直接出售成果,帮助客户把解决问题的level从20%提升到95%。
(剩下的5%可以通过人工来进行质量保证和收尾。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推演,目前还达不到)
她认为所有目前已经存在在外包市场上的工作机会,都有改造的空间。

图片

在这次创业大赛,我们就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
有一些是在服务场景里去增加AI。比如在教育场景中,用微调过的大模型模拟各科老师,以引导的方式帮学生梳理题目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水平的,此次获奖的【师者AI】
有在电商营销服务场景中,用AIGC快速生成商品和模特图片/排版/短视频做所的解决方案的【极睿科技】。
有在心理咨询场景里,用AI智能体聊天方式,取代传统的问卷和表格做焦虑症和抑郁的自测,比如【镜象科技】。
还有一些是更偏AI原生能力的,比如muti-agent驱动的虚拟社交平台【Kotoko】,用智能体做私域社交媒体运营的【LightAI】等等。
这些其实都说明了AI应用的场景在进一步的扩展,有非常多的创业者,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做尝试,这也是行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过程。
让做模型的公司做好模型,应用公司应该专注于搭建自己的场景,通过用户洞察,解决用户本身的需求。

图片


2)创业门槛更高了,要求团队初始就要想清楚商业化路径。
有几家公司都提到,现在的创业门槛,实际上是比之前高太多了。
首先是投融资市场要差很多,不像20-21年,那会儿融资的难度比今天要低非常多。
其次就是做AI产品创业,必须要关注成本结构和利润率,因为后端有大模型token的消耗,很大的广告投放成本。
像以前移动互联网弹药充足的时代,先免费甚至补贴,圈住用户,再去考虑怎么赚钱的情况,在今天不存在了。
今天的创业者,一开始就要想着你的产品如何商业化,怎样迅速的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种子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首先就要考虑如何把模式跑通,即使不赚钱,但是不能亏太多钱。
这块大厂,或者一些底层的服务商就有很大帮助。比如百度,他们在推理的优化,算力,和云的资源方面都做得挺好的,对创业公司也有很大的扶持力度,能够帮助创业者去优化它的成本结构,这是非常大的帮助。
另外这次看到有很多AI创业公司,都是2B和2C两条腿来跑,甚至目前2B的收入和业务量会大于2C。
现在依然是AI普及的早期,但是却形成了很强的共识。有很多的传统行业公司,需要有AI技术能力的团队来帮他们提升原有的产品服务,落地。所以就会留给这类创业公司一些生存的空间。
一边做项目养团队,一边攒自己的产品,成为很多公司当下的常态。
3)Day one就出海,从海外起步的AI公司更多了。
出海已经成为现在创业者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甚至有创业者跟我提到,有很多投资人上来就问他这个是不是在海外做。不出海?那等你出海了我们再聊。
图片
(出海就要有👆这个勇,哈哈哈哈)

从这次获奖的团队来看,有些产品直接第一天就是在海外先发布,后续再考虑国内市场。
一方面来说,中国的创业公司做全球化市场,华人团队不管是在构建工程系统成本效率上的优势都比较凸显,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一代创始人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越来越多了,大环境也推着大家在向外去追求更广的用户群和利润。
另外,确实有一些产品天然就适合海外市场,比如说文娱社交或者纯软件工具类的,生态比较完善。一旦涉及到企业服务或者垂直行业,大多还是国内的创业者相对有优势。
总之,创业者还是要清楚自己团队的优势,以及产品的匹配度,早期公司资源有限,不要为了出海而出海。

图片

4)智能体的门槛大大降低,创业公司对于智能体的共识程度增加。
最近李彦宏的内部讲话提到,到今天智能体还不是共识,像百度这样把智能体,作为大模型最重要的战略和发展方向的公司并不多。
他认为大模型发展的必经阶段,首先是LLM,然后是copilot,最后是Agent。有点类似像自动驾驶从L1到L5的过渡。
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某个投研小助手智能体,每天可以推荐当日最火的5只股票,某一级市场小助手智能体,每天给你推5家你关注的行业内最新融资的公司。
某个特价机票小智能体,每天给你推荐尾单特惠的机票。某个英语学习小助手,每天给你发五句跟读……
我扪心自问,我是会使用的。
其实任何一个小的用户的问题进来,都可以拆分成一个个小的解决方案智能体。
而且,在模型之上,构建智能体的成本是很低的(上次我就自己搭了一个小阿姨的hh),甚至不需要懂编程。这次参赛的项目中,有30%的项目甚至根本没有一个专业的程序员。
当然,现在智能体使用到的能力还是非常初级的,随着底层模型的能力提升和能力开发,未来大家会看到更多的场景使用到。
再配合有智能体分发的渠道和商业化的闭环,生态就真正能run起来了。
图片
以上就是参加今年的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见的项目,给我的一些感受。期待明年还能继续举办,继续给现在的AI创业者更多的实际的支持。
恭喜各位,撒花~!

我是佩妮,关注我,一个只说真话的创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