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长期居住在虹口,并在虹口完成了国旗初稿的创作;国歌的词曲作者田汉、聂耳,都曾在虹口留下足迹;首批金属国徽在虹口北外滩地区制作完成,并被送往北京用于当年的国庆典礼。虹口,与国旗、国歌、国徽有着特别的缘分。在今天举行的虹口区老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上,“国旗、国歌和国徽的虹口缘”领航之展正式揭幕,并发布相关打卡地图。
近年来,虹口区委老干部局会同区档案局、区委党史办公室、区文旅局、中共四大纪念馆等单位,发掘国旗、国歌、国徽在虹口酝酿、诞生、制作等相关故事,并牵头虹口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单位,组织老干部讲述有关故事。本次展览展出了相关图片、资料、实物等,将以嘉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起点,开启全区巡展。
庆祝活动现场,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宣讲团成员张俊彪讲述了《虹口升起的四面红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张俊彪介绍,75年前,虹口是战上海最后解放的地区。原海南路10号曾是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驻地,1949年5月25日,中共地下党占领大楼,并在该大楼屋顶旗杆上升起一面红旗。第二面红旗升起在新光内衣厂——厂内地下党组织接上级通知,在25日晚上买了红布连夜缝制成红旗,并绣上“新光工协”四个大字。26日早上,中共地下党员冒险进入工厂直奔五楼屋顶,升起了这面红旗。第三面红旗是中正中学地下党支部在26日上午升起的,这也是虹口学校系统升起的第一面红旗。第四面红旗也是升起在原海南路10号,在27日凌晨,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在此建立前沿指挥部,升起了一面新的红旗,一举消灭国民党残军,宣告上海全境解放。
由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编排演出的舞台剧《香山叶正红之国旗的诞生》,则演绎了“国旗之父”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1949年7月,《人民日报》等刊发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当时家住山阴路四达里的曾联松是一名财务,看到消息后,他特地向单位领导请假,全身心投入到五星红旗的设计中。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宣讲团成员庞红就在舞台剧中饰演曾联松的单位领导。这位领导起初并不认同曾联松这个非艺术工作者参与投稿,但曾联松的一句“如果每个人都是认为有一份心就够了,光想不行动,那以后谁来响应党的号召呢”打动了他,最终批准曾联松在家创作。庞红曾在企业担任过电台台长,退休后积极参与社区宣讲工作,多次走上宣讲台、登上舞台。他说,此次演出的台词只有四五句,要从这短短一两分钟的表演中,展现出角色的思想转变。为此他与曾联松的扮演者合演了十数次,让转折更自然也更令人信服。“能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出演这部舞台剧,非常有意义,也非常荣幸。”
在纪实片《虹口缘》中,多位来自虹口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单位的老同志也回忆了自己与国旗的故事。中远集运退休干部杨连海曾参与2011年利比亚撤侨任务,他至今记得,当年2月26日,当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天福河轮靠泊利比亚米苏塔拉港时,滞留在当地的同胞激动不已。2月27日,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在船上组织了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蔚蓝的地中海上,迎着初升的太阳,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甲板上冉冉升起,我们为之深深感到骄傲和自豪。”
原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老干部季路德曾参与中国申博,2002年12月3日,他将永远铭记。这天,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决定上海成为世博会举办地。中国申博代表团成员高举国旗,热泪盈眶。
上海海关退休干部魏云寺曾31年如一日守护外滩上海海关大楼的国旗。那时,元旦、五一、七一、十一,他都要雷打不动更换这面上海最大尺幅的五星红旗,保证国旗不破损、不褪色。“每天上班路上,当公交车接近外滩时,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抬头看大楼上的国旗。我感到自己不仅在履行一名海关人的职责,也在为上海这座城市守护历史和光荣。”
现场,虹口区发布“虹彩合伙人”品牌。虹口区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虹口,有一批老同志走出家门志愿服务、发挥作用。2022年虹口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成立;2023年虹口区正式组建老书记工作室联盟,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深度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今年以来,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又在深化原单位、党委老干部工作部门、街道、涉老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机制的基础上,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虹彩合伙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即:与老干部工作相关的各类社会主体将以党建引领为圆心,以街道社区实事项目为牵引,以组织联建共建为抓手,各方参与、联动共享,融入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
本次庆祝活动由虹口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指导,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区档案局、区委党史办、区文旅局和中共四大纪念馆联合主办。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图:受访者供图编辑:周辰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