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产量8.5万吨!培育再生稻,泸县有何门道?

秋风送爽,稻香四溢

9月是再生稻收割的黄金时节

在泸县,村民们在田间忙着收割

处处呈现出丰收景象


今年,泸县有53万亩再生稻

预计产量8.5万吨

目前再生稻正在陆续收割

实现颗粒归仓


图片


被誉为再生稻“天府第一县”的泸县

在培育再生稻方面有何门道?

为何连年扩产?



连片发展 布局有“稻”

近年来,泸县持续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以中稻再生稻高产为核心,以再生稻蓄留为重点,推进分散种植、粗放管理逐步向规模种植、集约管理转变,围绕打造中稻再生稻百里长廊高产示范区,分类建设了“百千万”高产示范片,进一步提高全县粮油作物生产能力和产量效益。


“我们的‘百千万’高产示范片主要包括3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5个千亩高产展示片和1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分别为1200公斤、1000公斤、800公斤。同时,泸县还打造了6万亩‘吨粮田’示范区,其中‘中稻+再生稻’核心展示区有1.2万亩。”泸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贺利业说。


连片发展的理念与成功实践,让泸县的中稻再生稻规模突破50万亩,总产量达33.2万吨、居全省第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村民增收。泸县在坚持连片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宜机化改造向产业带布局、高标准农田向示范片集中、水利提灌设施向展示区集成。目前,泸县已建成宜机作业、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7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示范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85%,为泸县再生稻连片发展与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亩产量。

图片


藏粮于技 增产有“稻”

种好再生稻的关键是什么?泸县再生稻高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


“如何选育优良品种?怎样提前预防病虫害?如何做好水肥管理?……这些都是再生稻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泸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邓德军说。


为实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泸县在优良品种选育、高产攻关、良机支撑上下足了功夫。


“我们与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打造再生稻专用品种选育基地,筛选出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机收、产量高的7个品种,在全县推广种植面积达51万亩,实现中稻再生稻亩均增产20公斤以上。同时,双方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由研究院选派水稻专家,通过院坝会、现场会、面对面指导的方式,到泸县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邓德军说。


为实现中稻再生稻高产攻关,泸县还组建了21支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推行规范化栽培、免碾压全程机械化、智能化防控等技术,实现了中稻最高亩产达803.52公斤,再生稻最高亩产达470公斤。


“收割的时候容易碾压稻桩,让再生芽减少、再生稻产量降低,县上就组织专家来开展技术培训,教我们用中型机器收割、预留60厘米农机作业的宽窄行等,解决了收割时碾压稻桩问题,今年的再生稻每亩增产45公斤、增收162元。”方洞镇种粮大户刘道国说。


同时,泸县做实良机支撑,加强丘区适宜农机引进和示范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购置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24万台套,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8%,泸县在给中稻再生稻插上科技翅膀的同时,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图片


接二连三 融合有“稻”

泸县坚持延链补链、服务一产,龙头引领、推动二产,农文旅融合、带动三产的理念,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再生稻发展再上新台阶。


“由于今年夏季以来持续高温晴热,为此我们通过水库放水、提灌站抽水等方式保障再生稻生长需求。”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与农机服务股股长周锋说,为了保障再生稻生产的用水需求,泸县维修80余座提灌站,维修和更换管道3000余米,确保再生稻灌区提灌站运行正常,从而为再生稻保水保灌。


泸县聚焦再生稻生产、加工关键环节,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育秧大棚、烘干中心和加工中心,实现水稻日烘干能力达2000吨、临时仓储能力达1.5万吨以上、大米规模加工能力达8.6万吨/年。


同时,泸县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培育了“鑫禾椿”“世兰香”“川·泸再生稻米”等系列大米品牌,年出口大米6万余吨,开展线下品牌推介、线上电商拓展,年贸易额约2.4亿元。


“我们还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开辟十里稻花香、十里高粱红、十里菜花黄发展新场景,大力发展‘农业+’多元融合业态,创建中稻再生稻吨粮田6万亩,建成中稻再生稻产业百里长廊17万亩,打造了集农业发展、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泸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与农业园区股股长谢非说。


泸县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助力再生稻种植是泸县创新实践的一个着力点。接下来,泸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为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泸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