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分享了糖尿病最丑陋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有的朋友就在留言区质疑张医生:你凭什么就把糖尿病足定义为最丑陋的并发症,我还觉得是脑卒中呢!你看看脑卒中病人走路的样子,难道不丑吗?
说这话的朋友肯定是没有看过糖尿病足朋友脚的样子,张医生为了不引起朋友们的不适,也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为朋友们展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肯定能让您吃不下饭。这还只是看照片,您没有闻过坏死的味道,张医生称那种味道为死亡的味道,让人无法忍受。
还有它带来的剧烈的疼痛,更让患病的朋友痛不欲生,这种并发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敢说它不是最丑陋的吗?好了,这部分咱们就不去争论了。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聊过这类疾病的预防。光预防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已经发病了,要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是一次外伤,也可能是一次烫伤,还可能什么都没有,它就自己破了。
到这时候为止,我们的预防策略就再也无法发挥作用了,我们现在需要实实在在的治疗策略。在进行足溃疡治疗之前,首先要评估溃疡性质 ,溃疡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神经性溃疡和缺血性溃疡。性质不同,治疗策略肯定不同,针对不同的对手,我们的治疗措施是有明显区别的
神经性溃疡常见于反复受压部位,如跖骨头足底面、胼胝中央,常伴有感觉缺失或异常,而局部血供良好。对于神经性溃疡,主要是制动减压,特别要注意患者的鞋袜是否合适。
与之相对应的是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足背外侧、足趾尖部或足跟部,局部感觉正常,但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对于缺血性溃疡,则要重视解决下肢缺血。轻中度缺血的朋友可以实行内科治疗;病变严重的可以接受介入治疗或血管外科成形手术,待足部血供改善后,再进行溃疡局部处理 。
在处理溃疡的同时,其他治疗措施也不能放松,包括合理地降糖、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这些都是导致溃疡的根本原因,治疗疾病不针对根本原因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在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之前,应进行溃疡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这一点朋友们一想就会明白,我们对抗造成感染的细菌,一定要精准用药,尽量使用窄谱的抗菌药物,只有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才是最小的。当然,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可经验性地选择抗生素。
这里需要提醒朋友们一点,抗生素的替换需要根据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判断,若临床效果明显,即使药敏试验结果对该抗生素耐药,也应该持续使用该抗生素,好吃不撂筷对吧;若临床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且药敏试验结果对该抗生素耐药,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替换抗生素。其实临床上,更换抗生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医生们考虑的问题会很多。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抗生素绝对不是那种有病治病,没病防身的药物,用药时间长了,身体内的菌群会失调,反而对疾病的治疗不利,而使用的时间太短,又怕疾病反复。到底该用多久呢?指南给出的意见是:对于未合并骨髓炎的足溃疡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 1~2 周;合并骨髓炎的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至少4~6周。如同时合并严重缺血,抗生素使用时间还需要适当延长1~2 周 。但是,如果及时手术去除感染的骨组织,抗生素使用可以减少到2周。
由此可见,足溃疡创面的处理,对于促进溃疡愈合,是非常有益的,当您的医生提出要清除坏死的部分时,不要质疑,赶快手术。在这里,张医生要稍微多说一句,给予适当的患足减压,包括减压鞋垫、糖尿病足鞋等治疗措施,有助于避免足溃疡加重和愈合后的足溃疡复发。去除诱因非常关键。
还有一种物理治疗对这类朋友非常有效,就是高压氧治疗,足溃疡创面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创面的炎症和微循环状况。但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这虽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治疗方式,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
在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缺血性足溃疡患者,高压氧治疗并不能促进创面愈合,但能够降低大截肢率;在未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神经性溃疡患者,高压氧治疗既不能加速创面愈合,也不能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大或小截肢。因此,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尤其是未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神经性足溃疡患者,应慎重选择高压氧治疗。
最后,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到糖尿病足病专科或请血管外科、骨科、创面外科等相关专科会诊,包括皮肤颜色的急剧变化、局部疼痛加剧并有红肿等炎症表现、新发生的溃疡、原有的浅表溃疡恶化并累及软组织或骨组织、播散性的蜂窝组织炎、全身感染征象、骨髓炎等。及时转诊或多学科协作诊治有助于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截肢率和减少医疗费用。
这个很好理解,任何疾病的早期给予干预,都会取得不错的疗效,另外,人多力量大,不同专业的医生在一起碰撞,总会想出一些新的办法,也许对治疗,就能产生突破也说不定。关于糖尿病足,咱们就聊到这吧。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讨厌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