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印江自治县,一场以“提质”为核心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革新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锻炼以及积极储备后备干部力量等综合性措施,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学历能力“双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在喷洒农药时,尽量覆盖全部树叶树枝,让树枝树叶全部吸收药水……”近日,在朗溪镇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园一农户柑橘地里,昔蒲村党支部书记代方琴正以其深厚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牛吉忠进行果园管理,她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土专家”“田秀才”。
图为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党支部书记代方琴指导果农施药。梅亚军摄
作为朗溪镇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的代方琴,为何在精品水果栽培、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储存与销售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始于印江实施的村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计划。通过该计划,她不仅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积极带领村民改良低效水果,推动了产业的绿色转型。
昔蒲村,一个拥有上百年水果种植历史的村庄,面临着品种老化、口感下降、果园减产的挑战。代方琴以科学知识为翼,有计划地选择了夏秋黄桃、药柑、红香柚、樱桃四种主导水果,引导村民进行品种更新换代。2023年,50亩老品种柑橘已成功改良为夏秋黄桃,未来,她计划在三年内完成3000余亩水果的更新换代,为昔蒲村的水果产业注入新活力。
为拓宽销售渠道,代方琴还组织全村群众成立了合作社,统一包装,帮助村民统一销售水果。2023年,仅通过贵州金丰商贸有限公司,合作社就帮助村民销售了三万余斤水果。
“学历提升让我有机会学习更多新知识,我将这些知识与我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改良老品种果树,推动精品水果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开拓市场,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代方琴说。
近年来,印江积极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全员提升行动,自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共开展了村(社区)干部(含后备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计划3批次,受益人数340名,进一步实现村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学习勤、活力强的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和引导培养一批素质优、能力强、思路新的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跟岗学习赋能基层书记,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石黔闽,是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响应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锻炼的号召,参加了铜仁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跟岗学习。在东莞市黄江镇板湖社区跟岗学习期间,石黔闽深刻体会到了当地先进的社区治理理念与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他学到了如何更好将社区资源转化为经济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石黔闽回到大石村,立即行动,将所学知识与大石村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产业革新与建强支部双重升级。
大石村距离印江县城11公里,村里青壮年都进城或外出务工。面对大石村劳动力短缺和水稻种植受限的挑战,石黔闽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他引导村民回村发展优质水稻,成功吸引10余户村民回村种植水稻,将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400亩增加到了600余亩。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还显著提升了水稻的总产量,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每到插秧和收谷子的时节,在县城买房、做生意的年轻人都会回村来帮忙。”石黔闽说。
图为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石黔闽查看村水稻收成。梅亚军摄
此外,石黔闽通过盘活300亩低效茶园,引进湄潭一家公司进行经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固定的土地分红金和厂房设备租金;盘活40亩莲藕基地,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租给村里产业大户,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利用水资源,帮助映美湖管理用水设施和水源,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壮大提供了多渠道的途径。
“只要村集体经济有收入了,我们就能开发公益性岗位,将村里的留守妇女、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纳入村级管理中来,更好地服务群众。”石黔闽说。
石黔闽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强的党组织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加强组织队伍建设,通过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图为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石黔闽分享在东莞市黄江镇板湖社区跟岗学习心得。梅亚军摄
从2023年起,印江先后选派7人分两批次到东莞市跟岗学习,旨在帮助村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履职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干部队伍。此外,印江还通过选派村(社区)干部到安顺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等省内市外开展跟岗学习4人,到市内碧江区跟岗学习10人,进一步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为了进一步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提升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两强两富”实践能力,从今年9月起,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将集中选派一批村(社区)干部或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内先进村、示范村进行交流学习。旨在帮助村干部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老支书的“传帮带”,年轻干部成长的“加速器
板溪镇凯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宗昂,以其丰富的经验,不仅获得了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文朝荣式好支书”、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育年轻干部,为凯塘村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吴宗昂,这位拥有24年村干部经历、17年村党组织书记经验的老支书,为让凯塘村年轻干部严维林快速成长,不仅传授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更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为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凯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宗昂悉心指导年轻干部成长。梅亚军摄
2021年,29岁的严维林,一名西北民族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印江自治县组织的村级后备干部(团支部书记)公开招募,成为凯塘村的村级后备干部,并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从一名大学生到胜任村干部工作,这背后离不开吴宗昂的悉心指导和“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
严维林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实战中的锻炼。一次凯塘村两户村民因羊群损坏农作物而产生矛盾,由于缺乏经验,严维林一时手足无措。关键时刻,吴宗昂耐心调解,给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这次经历让严维林深刻领悟到了处理矛盾纠纷的方法,为他日后独立处理村民事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支书在处理村民之间矛盾纠纷时,教会了我如何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严维林从吴宗昂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对待工作的态度。
吴宗昂在考察村级后备干部时,首先看重的是个人品德。在他的动员下,严维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吴宗昂说:“培养年轻干部,不仅是为了传授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吴宗昂的引导下,严维林不仅学到了工作技能,更在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上有了显著提升。
图为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凯塘村党支部书记吴宗昂悉心指导年轻干部成长。梅亚军摄
“吴支书身体力行,始终为百姓谋福祉,以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为我树立榜样,激励我在工作与生活中不畏困难,尤其是处理村级矛盾纠纷,要不偏不倚,敢于直面问题,善用真情实意和法律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严维林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尽量学习着像吴支书一样秉持公正之心处理事务,坚守岗位。
正是有了严维林这样的年轻血液注入,2023年,在板溪镇组织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中,凯塘村脱颖而出,在全镇31个村(居)中排名前三。“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吴宗昂‘以老带新’培养模式的成功,也彰显了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板溪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何娅说。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充分吸纳退役军人、大学生、党员、乡土人才、春晖人士等进入村(社区)“两委”进行培养,储备后备力量。2020年、2021年共公开招募村级后备干部(团支部书记)142名,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共计760名,目前每个村(社区)已储备1至2名成熟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印江正创建一批“名支书工作室”,将之打造成为加强村(社区)工作者“传帮带”、创新村(社区)党员“教培管”、加快村(社区)能人“选育用”、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治理服务平台。这一举措不仅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了更多优秀党组织书记,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梅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