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珠江源头第一城
素有"滇东旱码头"之称
这里
是曲靖北大门
有着全国最大的一年生当归种植基地
你好,这里是沾益
▶
综合实力飞跃提升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经过75年的建设和发展,沾益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0.1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25.75亿元,扩大了354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9元,增加到2023年的107351元,扩大了155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沾益从负重爬坡,到奋力攻坚,再到突破跨越,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5.75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16位,2012-2023年年均增长达11.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75年来,沾益不仅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和经济结构也在持续调整升级。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7.3:16.9:15.8,第一产业占主导,呈现“一二三”特征,属于典型的农业主导发展社会;到1978年,随着工业建设大幕拉开,二产比重逐步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7:42.1:9.2;到1981年,伴随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5:45.0:11.5,沾益产业完成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到2008年,第二产业主导发展稳稳撑起沾益经济半壁江山,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2:51.4:25.4;到2023年,随着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活跃,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加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41.6:44.1,实现了由第二产业主导发展转向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基本盘稳固向好。75年来,沾益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全面转变,建成全国最大的一年生当归种植基地、全国重要的万寿菊种植加工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省十大蚕桑核心基地县、全省首批“云药之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5.69万吨上升到2023年的36.86万吨,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0.12亿元增加到2023年84.14亿元。2023年,粮食产量是1952年的6.5倍,农业总产值是1952年的703倍。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75年来,沾益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具有沾益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成为全市、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1952年全区工业企业仅2户,总产值404万元,发展到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01户,完成总产值396.02亿元,扩大了9800倍。工业产品逐步丰富,发电、焦炭、洗精煤、原铝、硅材料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形成了新型煤化工、绿色铝精深加工、有机硅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2023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1.2%。花山化工园区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定位为“硅煤为主的综合化工园区”,成为吸引优质化工项目落地沾益的“金字招牌”。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75年来,沾益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195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20万元,到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较1952年年均增速达17.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成为投资的主体。2023年沾益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4% ,比上年增长4.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
——商贸市场繁荣活跃。 建国初期,沾益以国营商业为主导,以供销合作社和其他集体商业为辅助,以私营商业为补充的商业流通体系。1952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515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供给能力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潜力不断挖掘,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7.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1%,成为沾益第一大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61亿元,是1952年的2187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52年,沾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134万元,到1995年首次突破1亿元,通过经济建设提速发展和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财源逐年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系列财税改革政策推进下,全区培植财源逐步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24亿元,较1952年扩大了839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13.56亿元扩大到2023年的205.94亿元,增长了15倍。
▶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交通设施显著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沾益交通十分落后,主要靠“人背马驮”,公路里程由1971年的238公里增长到2023年3446公里,增长了14.5倍,货运周转量由1952年的15.8万吨千米增加到2023年的370187万吨千米,增长了23430倍,11个乡镇(街道),135 个村(社)已实现村村通,建制村公路(一村一路)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达100%。沪昆高铁、贵昆铁路、盘西铁路等3条铁路,杭瑞、沪昆、沾会、沾寻、东过境5条高速及320、326国道交汇于此,交通便捷,为沾益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教育卫生长足发展。75年来,沾益教育卫生事业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同行。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由1952年的0.1万人、238人增加到2023年的6.76万人、4044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4%、101.5%、97%。75年来,沾益大力建设和发展城乡卫生机构,着力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医疗卫生队伍,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医疗机构从1952年的1个增加到2023年的273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从1952年的9人增加到2023年的3050人。
——收入水平大幅提升。75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居民收入成倍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195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仅55元,2023年增加到213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年仅4311元,2023年增加到45579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52年、1998年的389倍、10.6倍。
沾益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沾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挑战,要坚定不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勇挑重担、勇立潮头,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美丽沾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