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临近,2024年旅游旺季接近尾声。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贵州旅游市场屡创新高。“一亿人在贵州,一亿人在去贵州的路上”的热度背后,是贵州精心部署、强力推介、丰富供给、内优服务等多方面在共同发力。面向旅游市场下沉趋势,各地争相拿出颠覆性创意,拥抱年轻化消费,奔向移动端传播。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如何既要流量人气、又要产业效益、还要文化传承?今天起,动静推出《蹲点观察·看万峰林立》系列报道,探寻坐拥世界级旅游资源万峰林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如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回答这个“既要、又要、还要”的发展问题。
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万峰林,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称赞“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不过,对于现在的旅客来说,只有“看过”,不算旅游过,还得体验过、生活过。面对旅游需求侧的转变,万峰林如何紧跟市场、推陈出新?今天《蹲点观察·看万峰林立》第二集,聚焦老牌景区“再创业”,用消费新需求打造旅游新供给。
万峰林
用市场数据打个样
“好吃又实惠”
“环境很好,我都添三碗了!”
……
在万峰林蛋炒饭旗舰店,物美价廉的菜品获得了游客的好评。
万峰林旗舰店蛋炒饭
“自助餐形式,基础套餐定价18元,有11种凉菜,还有果汁、水果等等。既然要做旗舰店,所有的用餐环境、标准化服务都要跟上。”旗舰店负责人吴军介绍。
蛋炒饭,是在万峰林旅游攻略里的必打卡项目。针对以往游客反映蛋炒饭店服务标准参差不齐,有的店面上菜慢、用餐环境不好等问题,今年8月,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开了这家蛋炒饭旗舰店。
“首先是满足游客需求。哪里体验好,游客自己会来,这个暑期日均人流量超过2000人。”吴军说。
这边旗舰店人气暴涨,另一边原有的“蛋炒饭一条街”也在装修升级。
街头的建平蛋炒饭“重金投入”十几万重装了店面,老板杨华琼说“得让顾客觉得好”。街尾的奇石人家则在蛋炒饭之外新增了炒菜菜单,老板任国杨说,现在万峰林四五十家蛋炒饭店,大家都在卷服务、卷环境、卷菜品,要卷出差异化。
这个夏天,不仅蛋炒饭有了旗舰店,景区在饮品、轻食等领域都新开了“标准店”,带动区域内整体业态升级。
万峰林峰兮·驻福咖啡厅
“给大家打个样!商家看到我们这边生意好了以后,也会想方设法地来提升一下。”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总经理龙飞表示,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万峰林区域内服务、业态等都必须要跟国际接轨。
“我们探索出的标准全部都会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跟上游客的需求变化。”龙飞说。
接下来的优化重点,将会是民宿。
万峰林有山阁民宿
难啃的骨头得主动啃
万峰之间,稻田连片,勾勒出诗意田园。散落其中、枕山入梦的民宿集群,成为万峰林留客的王牌。来自全国各地的主理人带来了不同理念的民宿风格,“非标”特色之下,如何提供标准化高品质服务,是景区面临的新挑战。
“一到旺季,布草都洗不过来。”
“国庆已经满房了,但是淡季空房很多,人工成本也降不下来。”
……
针对民宿老板们的共性需求,景区计划与部分优质民宿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标准店”,由景区统一提供布草、保洁、体验项目等服务,共同提升民宿品质。
景区团队正在与民宿主理人沟通合作事宜
有山阁民宿主理人苏秋烟告诉记者,在保留民宿风格的前提下,管理、运营很多环节都可以尝试合作,需求很迫切,但是最终能否促成合作,还要看景区提供的产品是否经得起大家的“检验”。
“很难,但必须做。”
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舒娴坦言,未来要做供应链供给,面对每一家民宿的各自不同的要求,集团需要对接很多外部资源。但是万峰林正在向度假型旅游景区过渡,不主动适应市场,就会面临淘汰,这是一个生存的问题。
“发展马拉松” 大家一起跑
旧的业态要升级,新的业态在落地。
随着万峰林路跑赛事建设,跑道所在的滨河廊道沿线成为了新的产业长廊,景区为此成立了一个分公司,取名诗酒田园,专门负责廊道招商。
万峰林福字田
黄金地段如何招商?兴义市万峰林诗酒田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代振介绍,今年累计跟数百家商家“碰头”,根据市场饱和度严格管控业态种类,采用分成模式,商家经营额度越高、景区分成比例越低,共同出谋划策来把点位经营得更好。
山上观景、山下体验。今年以来,廊道共创共享的商业模式已经吸引了3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整个廊道多点开花,增设游客可玩可看的体验业态。
同时,景区积极开放优质资源,联动周边村寨共同发展,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提升景区承载力。
这块跑道旁的“黄金地块”,景区就决定交给下纳灰村徐查清民族文化馆运营,未来还会增设观光车站点,帮助业态引流。
“想要聚集数十名像我一样的手艺人,打造一个更多元的艺术村,在国庆节之前尽量完善出来。”徐查清民族文化馆的老板徐查清介绍。
景区为万峰林区域八个村寨都做了统一发展规划,徐查清所在的下纳灰村定位特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区门票推介等引流支持下,徐查清今年扩大了店面,打造能容纳200人的非遗民俗体验区,提供扎染、刺绣、打糍粑等课程。
“营业额直接突破了我的预期,两个月暑假营收300多万元。”徐查清说,人流就是信心,能赚得回来就敢继续投资,把各种手工艺体验再优化扩大,让客人有更多选择。
据统计,今年1到7月万峰林区域游客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各类业态数量同比增长162%。总体发展成效之下,景区各个版块的子公司迎来了半年度指标考核。
分锅吃饭 拒绝划水
2021年起,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将各个业务板块的子公司独立出去,自负盈亏、分锅吃饭。
“子公司有独立的管理权和经营权,集团总体把控,实行一定的监督权。每年子公司签订目标责任状,你承诺你自己要干什么,然后你干成什么样,你要拿出来给我们看。”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罗金海介绍。
集团人力资源部按照季度监督子公司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上详细记录了各项业务评分和排名,涵盖盈利情况、项目储备、增资增项等等,每个子公司根据业务性质具体评分细则不同,在半年调度会上,有机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申请指标调整。
“分得很细来考核,干事没有一目了然,不可能有划水空间。”
罗金海表示,考核结果跟每一个人的绩效挂钩,同时考核目标彼此相互关联,最终为了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通过这样的考核,保护好踏踏实实干事的人,凝聚共识,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活力。”总经理龙飞这样定义万峰林旅游集团——一个“再创业”的国有企业,用创业的心态去突破过去的经验,不断“从零开始”用符合当下消费需求、市场需求、整个行业需求的打法应对发展的挑战。
这里是万峰林今年8月建成的新游客中心,150天,从立项到投用,这就是创业国企的加速度。
老牌景区“再创业”,要应对的,是文旅供给从“够不够”向“好不好”的深刻转变,要满足的,是大众旅游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主动适应游客需求多样化趋势,万峰林正从观光景区向休闲度假区转型。而在景区之外,围绕“人文兴义、康养胜地”城市定位,黔西南州正在精心打磨自己的文旅IP,为景区带来更多协同效益。请关注下集报道。
记者: 王先宁 黄蓓 朱彬 卓越 平川 王友兰 郭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