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西关到新琶洲,好少年化身小导游开启“悦读广州”之旅

如果带着外国友人游览广州,哪些景点最能展现广州城市发展的脉络?其中,哪些是你的心水之选呢?2024“广州新时代少年说”第二期,“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团”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宣讲团的五位成员郭芃、柯浵琳、林靖博、罗妙章和吴清枫作为广州国际导游,带领着两位外国朋友在广州进行了一场自西向东、穿越古今、探索城脉发展的城市更新之旅。

今年夏天,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南方都市报、N视频共同打造的“广州新时代少年说”带着“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团”一起走出校园,走进广州的红色景点、文化展馆、美丽乡村、科技企业等丰富的一线场景中,以少年目光追寻广州城脉、文脉、商脉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打卡任务,展现广州少年对城市发展的青春思考,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发出少年之声。

图片

“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团”作为“小导游”与两位外国友人同游荔湾永庆坊。

第一站:永庆坊

参观城市记忆馆

探究老城“微改造”

岭南文化看广州,广府文化看西关。作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微改造经典项目,永庆坊早已成为了融合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都市风貌的“网红”历史街区。本期任务正是从这里出发。两位暨南大学留学生——来自厄瓜多尔的孟特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徒莲妮受邀成为了少年导游们的首批客人。

要如何介绍好永庆坊?在正式开启导游之旅前,少年们到荔湾城市记忆馆上了一趟荔湾历史课。

据了解,荔湾城市记忆馆于去年8月对外开放,通过文图展示、场景还原、实物陈列、视听效果、多元互动等方式呈现荔湾城市记忆,并集中展示荔湾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的微改造过程。

图片

少年们到荔湾城市记忆馆参观学习。 

“在永庆坊,荔湾区采用‘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模式,用‘绣花功夫’保护保留了永庆坊,乃至恩宁路片区的西关旧城风貌。”荔湾城市记忆馆讲解员介绍到,荔湾区对老建筑传统历史风貌实施立面修复,内部结构先鉴定再加固,更好更细保留老建筑风貌特色,保留骑楼街、麻石路、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少年们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细心地做着笔记,还不时通过现场的互动装置进行学习:点击屏幕聆听参与微改造的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原住居民的故事;滑动时间轴轮观看永庆坊“微改造”的前后对比……

“刚才在城市记忆馆里有提及李小龙祖居是典型的西关大屋,不如我们就带外国朋友去那里参观?”“好啊,沿途还能游览永庆坊的街巷。”经过一番学习与细心的“备课”后,少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出了导游路线。然后出发去与他们的“游客”会合。

寻访李小龙故居

讲述“绣花功夫”

“欢迎来到永庆坊,这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柯浵琳热情地用英语向孟特和徒莲妮介绍着,“骑楼建筑是它的特色,街道两旁的店铺和住宅楼都基本保留了传统的外观和结构。”漫步在永庆坊的街头巷尾,孟特与徒莲妮顺着少年们的介绍,不时环顾四周,欣赏这岭南独特的建筑风貌。

图片

少年们带领外国友人在永庆坊街区参观游览。 

“进入21世纪初,随着城市中心东移,许多商人和居民都搬离了这里,永庆坊的建筑也因此年久失修。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对永庆坊提出‘微改造’理念,用‘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活化,使其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引入了现代商业和文化元素,成了年轻人和游客热衷打卡的地方。”郭芃向外国朋友娓娓述说永庆坊的微改造历程。而李小龙祖居,就是永庆坊微改造中的典型案例。

这一天,永庆坊里游人如织,各种非遗传统手工艺店铺吸引着游客们的参观选购。穿过街巷,走上麻石路,少年们边介绍边与外国朋友来到了李小龙祖居。“你们知道李小龙,Bruce Lee。他是中国最有名的功夫巨星。这里是他的祖居,是他爸爸和姐姐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为了做好这次导游,少年们都做足了功课,从李小龙的演绎生涯到祖居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都一一细致讲解。

孟特被李小龙祖居里的互动装置吸引住了,兴奋地前去体验,通过3D全息投影模仿着李小龙的一招一式;而徒莲妮则更喜欢西关大屋的雕花大梁、彩色玻璃屏风等岭南建筑元素,不时拿出手机细细记录。

图片

少年们带领外国友人参观李小龙祖居。 

“2018年12月,当时已破旧不堪的李小龙祖居启动修缮升级,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完成改造,不仅还原了西关大屋的面貌,还融入了现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重现了李小龙祖居的生活场景。”听完少年们的讲述后,孟特感叹道,永庆坊的游览让他感受到了中国在保护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上的不遗余力,将科技与时尚潮流引入历史街区,则更是让他见证了广州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探索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第二站:广交会展馆

沿着“最美七公里”

见证广州城市发展速度

如果说永庆坊代表了广州对城市历史的尊重与传承,那广交会琶洲展馆则是广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更新建设。

游览完永庆坊后的第二天,少年们与两位外国留学生沿着珠江,追寻着广州城市发展的轨迹由西往东来到了位于海珠琶洲的广交会展馆。

图片

少年们与外国友人一同乘坐广州有轨电车前往广交会琶洲展馆。

为了让外国朋友能更好地见证广州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少年们决定,这一天的广交会行程要从被誉为“广州最美七公里”的海珠有轨电车开始。一路上看塔看江看大桥,谈天论地述说广州发展。当列车驶入琶洲CBD区域时,众多临江而建的企业总部大楼吸引着车上乘客的目光,“太壮观了,广州城市发展的速度太惊人了。”孟特感叹道。

有轨电车很快就到达了会展东站,一走出车站,壮观的广交会展馆映入眼帘。“广交会四期展馆在2022年12月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广交会展馆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62万平方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少年们自豪感满满地介绍着。而这些,都是他们之前所做的功课。在开启令人期待的“广交会之旅”前,少年们去到位于广交会展馆内的广交会发展史陈列馆参观学习。

图片

少年们在广交会发展史陈列馆内参观学习。

广交会发展史陈列馆于2021年10月14日正式开馆,馆内记录了广交会的展馆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的宝贵足迹。“广交会历经创办成长、探索前进、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4个阶段,创造了许多展会‘之最’,包括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境外采购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孵化中国品牌最多等等。”讲解员的介绍让少年们对广交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如何向外国朋友推介广交会也了然于心了。

参加南国书香节

感受广交会展馆魅力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4月,广交会曾经历过四次迁址。如今,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都在琶洲展馆举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这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站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大字下,少年们向两位外国留学生讲述广交会及琶洲展馆的历史。

图片

少年们向外国友人讲解广交会的历史。 

“展馆以其人性化理念、绿色生态与高科技、智能化的结合而著称,作用也不仅限于每年两届的广交会,日常也承办了国内外众多重要展会,更是多元文化汇聚交流的场所。”做足功课的少年们铆足了劲,热情地向外国朋友介绍着,同时带领着他们前往广交会展馆B区。

这一天,展馆内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少年们也趁此机会,带嘉宾们徜徉书海,感受广州的文化气息和阅读氛围。

一走进展馆,孟特与徒莲妮就感叹空间之大,而展厅内,人潮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图书和文创产品勾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我每年暑假最期待的活动之一。”郭芃开心地表示。

“这是一本诗词集,里面搜集了历代诗人以广州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这本书中包含了不同作家讲述广州生活的故事,有散文也有杂记。”在羊城书展主会场中的“云山珠水伴书香”打卡点,少年们向客人们介绍由“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这套丛书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策划推出的,围绕广州城市历史脉络,按照诗词、散文、小说、杂记四种体裁收录不同年代的名家名作。

随后,少年们挑选了两本关于广府文化的书籍送给了孟特和徒莲妮,并在扉页上留下了对孟特和徒莲妮的祝福,“希望你们能通过这趟旅程和这些书籍,读懂广州、爱上广州。”

图片

少年们精心挑选了两本讲述广州文化的书籍送给外国友人。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良多。不但游览了永庆坊、坐上了有轨电车观赏沿途风景,还参加了一场阅读盛会,通过少年们的介绍,对广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爱广州!”徒莲妮表示,来广州留学这些年,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有趣的citywalk。

“我十分感激能有这次机会去参观广州的不同景点,我对广州的历史传统以及中国人是如何传承这些传统,并将这些传统与现代化融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非常喜欢广州文化,太棒了!”孟特表示他也会向他祖国的朋友介绍广州这座美好的城市。

少年宣言:

很高兴能化身小导游,带领外国留学生参观西关永庆坊以及琶洲的广交会展馆。希望以后可以凭借自己的特长,站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

                                                —— 郭芃

在这次活动中,从永庆坊到广交会,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广州的文化,也让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与外国友人交流。

                                                —— 柯浵琳

我认为这次研学是一次非常好的跟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非常有意义,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跟外国友人进行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 林靖博

这次活动让我可以作为小导游向外国朋友展示优秀的广州文化,我感到十分开心,期待他们可以读懂广州,热爱广州。

                                                 ——罗妙章

从永庆坊到广交会,我看到广州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城市更新的活力,我会努力学习,为创造更美丽的广州出一分力。

                                                 ——吴清枫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叶孜文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出镜:南都记者 曾俊豪 

视频/摄像:郑鸿杰  徐坤伟  实习生 刘行 周伊绮  邓明和

设计:张许君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