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山坳里飞出的鹞鹰》:“鹞鹰式学者”的人生小传

《山坳里飞出的鹞鹰》是知名学者陈村富的人生小传。作者以序言中的三条书虫寄语和自我解读为纲,以亲身经历和文字材料来诠释。上编历时叙述一生重要经历,下编为上编所述所论的史料补充。全书围绕人文学者“三不”“三言”这一轴心,本着与人为善、维护“他者和“一切向前看”的精神陈述真实情节。作者认为一个时代的学术研究史是这一时代众多个体一起书写的总汇,撰写个人的学术经历可为今人后世留下个体经历的客观陈述,进而引发人们总结、思考人生和学术之路所遇共性问题的解决之道。
图片
《山坳里飞出的鹞鹰》,陈村富 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文选读:
陈明的故事
鹞鹰是生长在老家龙岩山坳里似鹰非鹰、似鹫非鹫的鸟。龙岩方言叫“嘎鹰仔”,有一股“嘎”性,比老家的鸟鹰(山鹰)小,速度快,灵性高,性凶猛,长有山鹰式的利爪。鸟鹰常盘旋在山区农村的上空,甚至停在树上,专门捕抓农家小鸡。山民恨之,却无可奈何。鹞鹰以山间小动物为食,极少闯到农舍来。它有本事攻击鸟鹰。小时遇有空中“嘎鹰仔”与鸟鹰格斗,大姐总会叫弟弟们快看,山民为之叫好。山民中,似此性格者甚多。本书叙述的对象不是鹞鹰,是一条虫,是一条崇尚鹞鹰性格的“蛀书虫”在地上“爬行的痕迹”,诗性语言称为“山坳里飞出的鹞鹰”,哲理性语言称为“山坳里爬出的蛀书虫”。——题解
我1937年10月出生于闽西龙岩县(现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原名白土镇)龙泉村,龙泉村又称龙聚村。闽西包括原龙岩、长汀、上杭、永定、漳平、连城、武平等七个县。清朝时知府在长汀,这一片属汀州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心转至龙岩县,称龙岩专区。设市后称龙岩市,原龙岩县成为直属区,因“新罗泉”之名,取名新罗区。
闽西处于武夷山南段余脉东侧与南岑东段北侧交界处。两大山脉的交汇形成地区七县,山脉东西南北走向犬牙交错。交通不便,闭塞、贫穷,却又是天然的“避风港”。历代中原战乱,以客家为代表,纷纷逃往这里避难。地处亚热带,历来台风因层层群山阻隔影响不大的山区,外来移民靠山吃山,都活得比中原自在。我们白土镇就有陈、张、邓、黄、罗、邱、沈、林、连等众多姓氏村落,其中张姓和陈姓来自几个地方。我们龙泉村陈氏是十六代祖从湖南迁来,按族谱早先又是从河南迁至湖南。十八代祖又有一支从我们龙聚村迁往上杭。传至我们“山”字辈是第三十代。受历代战乱和抽壮丁的影响,“下南洋”成了潮流。走汕头海路颇容易就从这里漂泊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我伯父长子及同曾祖二房(我们为长房)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去了马来西亚的滨城,如今都成了该国公民。侨民的特点就是热心于家乡办学。20世纪20年代就有白土中心小学(当时叫桐岗小学)和溪兜华侨办初中和小学,至30年代我们龙泉村也有“完小”(含六年制初小与高小,即“龙泉小学”)。五兄弟都是本镇溪兜初中毕业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山区建制的“镇”就有一所初中,三所完小,各村还有初小,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农家们都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子女上学,至少读个初小。这是当地的风气。
纵横交错的山区又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管控薄弱的地方,从1928年起就成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小时就听长辈们说书似的谈论1928年闽西起义,第一把火就是我们白土镇邓厝村邓子恢领导的后田暴动。父亲说,当年他就拿了一根扁担到白土圩“后排仔”集中后去围攻县城。我们白土镇(即东肖镇)就有四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邓子恢故居,后田红军暴动纪念馆,我们龙泉村仕峰厝新四军二支队驻地,以及龙泉村官宝厝陈明故居。陈明(1902—1941),字少微,学名若星,是我同曾祖二房长子,属“玉”字辈,原名陈玉明,与邓子恢、章笃奇一起在本镇桐岗小学任教时创办进步团体奇山书社,出版宣传革命的《岩声报》,1925年秋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北伐东路军张贞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四一二”后派往闽南,重建闽南、闽北两个特委,任福建省临时省委书记。1928年12月被派遣苏联,就读于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1931年8月回到上海,转赴厦门。1932年4月红军攻占漳州后与部队一起回到瑞金,先后任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红军大学政治理论教员。1934年10月随同中央纵队干部团参加长征。长征前,他父亲和二弟前往长汀探望,这也是最后的一次会面。他匆忙给父亲和二弟两块银圆,说是“队伍马上要开拔,你们赶快回去,这里有危险”。到了延安国共合作抗日时给四弟去过一信,后来就杳无音信。1949年9月家乡解放后,龙岩县政府询问邓子恢。他复电说,1941年底日本鬼子扫荡时陈明牺牲于沂蒙山区。由于陈明一生的活动都不在老家,家中也无直属亲属,二弟早逝,三弟、五弟、七弟去了马来西亚,四弟长期任白土桐岗小学校长,曾被集体登记为国民党员,还强加给他半年镇长,1953年“民主革命补课”时被错划为“历史反革命”(1978年后平反),六弟跛子,小学毕业后在家做过保长(其实是两面政权保长),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连烈属待遇也享受不到。我们虽是同曾祖父,但不是至亲关系,自然更沾不上光。直至20世纪80年代陈明弟弟平反之后,侄子们到山东找到蒙山地区大青山陈明牺牲处,在临沂见到迟浩田题词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及“陈明、辛锐烈士之墓”和塑像。
  作者:陈村富
文:陈村富编辑:蒋楚婷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