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屏幕上计时器闪烁,AI面试官表情严肃,一字一句向求职者提问。进入秋招季,很多求职者正在接受AI面试官的考验。《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视频面试在应用场景中的占比已达31.8%。
所谓AI面试,简单来说,就是求职者与AI机器人对话,前者的回答内容、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会被AI进行算法分析。用人单位引入这一技术的原因倒也容易理解,一来,AI能替代初筛阶段的很多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二来,AI建立了多元指标,可以从专业能力、技能经验、个体特质、发展潜力等多方面“量化”评估应聘者。
用人单位争相引入AI面试官,但从反馈来看,许多求职者的感受并不良好,有人甚至抱怨“宁愿线下面试20次,也不要AI面试一次”。差评因何而来?首要一点,便是AI面试的冰冷氛围。当前,AI面试官的人设大多表情呆板、动作机械、提问严肃。这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许多求职者的热情,进而生发出抵触心理。更重要的是,由于AI面试官的问题问法、评价指标提前设定,所以既无法对求职者的回答及时反馈,也难以做到因人而异全面考察,“尴尬无趣”“人绕圈讨好机器”是许多人参加AI面试后的普遍感受。
员工与单位,向来是彼此成就。之所以要在招聘中安排面试环节,就是要通过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去了解笔试的标准答案中无法承载的内容。这可能是一种互相匹配的精神气质,一种志向相投的成长潜质,一种彼此认同的价值观念,等等。诚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面试就是缔造联结,真诚的应试者会和面试官发展出一种真正的情感联结。这种微妙的情感,显然是冰冷的AI无法体察的,而用人单位也可能因此而错过未来的得力干将。
从现场面对面,到线上人对AI,技术进步的确时髦,但在很多环节中,用人单位不妨“守旧”一些。既是招人,就算用AI进行面试,也需要进行一些更有“人味儿”的优化,让问答题目从“千人一面”变得更丰富些,或增加必要的人工监督与审核进行校准。尊重人才才会招来人才,一家爱才的企业应当有这样的理性。
未来,AI技术在职场的应用程度还会加深,招聘流程的数字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但数字化不等于“去人化”。避免人为机役,永远保留人的温度,好单位与好员工才能相遇相知、共同成长。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生 高涔朝
编辑 崔文佳
流程编辑 马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