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杜宇
据国际在线9月24日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9月22日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之争是“本世纪以来最势均力敌”的一场,“任何一个方向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天差地别的结果”。
文章作此判断的主要原因是,自本月10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进行电视直播辩论以来,虽然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似乎在全国民意调查中取得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微弱优势,但优势幅度往往在误差范围内。如果考虑到美国总统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两人的胜负更难判断。
虽然舆论普遍认定哈里斯在10日辩论中以“统治级表现”打败特朗普,但这似乎只让她的支持率提升了几个百分点。
9月2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分别公布两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哈里斯取得对特朗普迄今为止的最大优势,但也仅领先四五个百分点。2016年和2020年两届大选到此阶段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上述两项民调中的领先优势至少是哈里斯的两倍。
哈里斯和特朗普首场电视辩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文章说法,这种情形“相当罕见,值得关注”,可能要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才能找到类似选战格局。最近60年来,一直有总统候选人能在竞选周期中将至少五个百分点的优势保持至少三周。
与民调相比更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最终要看谁能拿到至少270张选举人票。创办“538”民调网站的美国知名选情分析师内特·西尔弗估算,哈里斯需要以至少三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总统选举普选,才有望在选举人票方面掌握明显优势,“但她还没到那一步”。
美国大选,提前投票开始
据新华社22日报道,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21日在社交媒体上“邀请”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再次与她进行电视辩论,特朗普予以拒绝,称这场辩论的举行时间“太晚”。
哈里斯在社交媒体X向特朗普下战书:“我将乐于在10月23日参加第二场总统辩论。我希望特朗普和我一起参加。”
图片来源:央视希望视频截图
哈里斯竞选阵营负责人珍·奥马利·狄龙在一份声明中说,哈里斯已经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拟于下月23日举行辩论的邀请,“(相信)唐纳德·特朗普对于同意参加这场辩论应该没有问题”。
特朗普21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参加竞选集会时拒绝“邀约”,回应道:“再举行一场辩论的问题就是已经太晚了,投票已经开始。”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9月20日报道,美国总统选举现场投票于当地时间9月20日开始,在经历一个夏季的政治动荡后,这一里程碑事件开启了选举日之前为期6周的冲刺时间。
明尼苏达州、南达科他州和弗吉尼亚州率先开启提前现场投票,选民们已经排起长队。到10月中旬,还将有十多个州开启现场投票。
报道称,在现场投票开始之前,美国政界经历了一个动荡之夏,拜登总统退出竞选,副总统哈里斯取而代之成为民主党候选人,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遭遇未遂刺杀,仅仅9周之后,又发生一起针对他的未遂刺杀事件。美国全国各地选举主管都在加大安保力度,保障工作人员和投票点安全。
自2020年大选以来,一直有相关官员和普通工作人员受到骚扰甚至死亡威胁。
报道称,一些选民表示,不愿等待的一大原因是选举日当天可能会发生混乱。在弗吉尼亚州的许多地方,提前投票一直很受欢迎。费尔法克斯县选举主管埃里克·斯派塞说,在2020年大选期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当地选民在选举日当天来到投票点,其他人则选择了邮寄选票或者提前现场投票。考虑到当前美国邮政服务面临的持续困境,有的选民可能选择提前现场投票而不是邮寄选票,以确保他们的选票被计算在内。
另据参考消息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13日报道,路透社/益普索一项为期两天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共和党对手特朗普辩论后,约52%相当熟悉辩论情况的人认为特朗普搞砸辩论,反应不敏锐;21%的人对哈里斯持有这种看法。在共和党选民中,五分之一的人说特朗普反应不敏锐。
特朗普、哈里斯又“撕”起来了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新华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降息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又开始针锋相对。特朗普说降息幅度如此大说明“经济非常糟糕”;哈里斯则称降息是“喜讯”,承诺将降低物价,并攻击特朗普的经济计划。
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在曼哈顿一场竞选活动中说,降息幅度“很不寻常”,要么说明“经济非常糟糕”,要么就是“他们在玩弄政治”。他19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降息是“企图让某人留任的政治举措”,但不会奏效,因为通胀已经如此严重。
哈里斯则在一份声明中说,对承受高物价的美国人而言,降息是“受欢迎的消息”,她若当选总统,首要任务是降低日常生活成本。按照哈里斯的说法,特朗普如果当选,会用“特朗普税”让一个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开销增加近4000美元。
特朗普的经济计划包括向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哈里斯8月在北卡罗来纳州一场竞选集会上说,这相当于对美国从别国进口的日常用品征收“特朗普税”,将加重美国人生活负担,“摧毁美国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国际在线、新华社、参考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