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次真慌了,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图片

作者|潘磊

宝马,服了你了。
也就在两个月前,宝马突然决定撤出价格战。
宝马由此成为反击价格战、守护合资品牌价格阵地的旗手,获得了不少赞誉。
但对消费者来说,当时很惨。
不少人心仪的“五折马”没了,后悔得直拍大腿。
因为在那之前,这波人还想再等等,看能不能捞到一个“四折马”,或者类似于“4.5折”这样的价格也行。
但宝马突然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人们的宝马梦碎了。
不少人为此轰然叫好。
宝马毕竟是国际大厂,有骨气,坚决摒除对企业有害、对行业不利的价格战!
不过也就过去了五六十天,真相大白了。
“宝马重返价格战”冲上汽车榜热搜第一。
事情很清楚,宝马装大了,装过头了。
图片
这是市场教做人的最佳例证。
实际上在这之前,尽管我听说过“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这句话,却从未真正见过实证。
宝马这一次对价格战前倨后恭的姿态转变,让我大开眼界。
数据不骗人。
8月份,宝马在中国只卖出了大约3.48万台新车,同比暴挫42%。
这个比例距离腰斩,也就是一步之遥。
在中国汽车市场,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扛得住这种级别的销量下跌,包括宝马。
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上半年,估计宝马就会突然变成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们或许见过这个牌子,也听过来自巴伐利亚的传说,但没人买了。
就像是松下、西门子、诺基亚一样,很快就消失不见。
因为中国市场,对于车企品牌来说是真正的地狱级别的练兵场。
在这个市场杀出来的中国品牌,到了国外那就是砍瓜切菜。
当然有人会说,怎么没在欧美大杀四方?
因为欧美看到中国汽车杀气腾腾后,赶紧把大门关起来了。
没错,这些所谓的昔日汽车强国,正在依靠关税苟延残喘。
放在四五年前,没人敢想象这幕大戏的剧本会这么演。
图片
对于宝马来说,有关价格冒险的故事也该结束了。
即17万多的宝马i3,符合消费者对其的价值判断。
想卖20多万,那就是做春秋大梦。
有人说合资电车属于“杂牌”,我一直对此颇有微词。
但看到i3这次涨价的惨烈下场后,我对“杂牌”论无话可说。
因为市场就是最好的鉴定器。
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没销量,表明你没赢得市场。
你没赢得市场,表明你很烂,烂到大家绕着你走。
逻辑就这么简单。
所以看到销量不理想,宝马慌了。
这次我感觉是真慌了。
图片
不过到了这时候再想辙,而且是回归价格战,就很被动了。
首先,降价有销量,涨价没销量,这表明宝马这个牌子在人们心中到底有多少分量,就不用我多说了。
实际上就是试金石。
第二,演了这么一出,可能会有用户的购买情绪发生动摇现象。
以前我多次说过,宝马这种传统豪车牌子,有时卖的就是情怀。
什么叫情怀?
其实就是你小时候没实现的梦,现在手里有钱了,那就是重温儿时梦,找到少年的自己。
引导用户为情怀买单,我认为这是生意的最高形式。
也是洗脑成功的生动诠释。
但现在先是降价,再涨价,又降价,直接打崩了BMW的信仰光环。
最后一个难题,那即是这一波骚操作,把后续的策略筹码,全部用完!
因为对于宝马来说,以后只剩下一条路——降价,持续降价,不停地降价。
但凡你想稳一下价格,潜在的购买者都会心里打一个问号——它还会降价,它必须降价,它不降就完蛋!
换句话说,这次跪下,以后想起也起不来了。
图片
自从宝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堕入这种窘境堪称闻所未闻。
说到这里,我感觉挺遗憾。
因为宝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都是文案方面的天花板。
在我看来,尽管奥迪更早在中国设立工厂,并一度成为“官车”,但我不认为奥迪真的搞懂了中国文化。
从文案角度看,唯一让我有点印象的是以前A8的广告词——不怒,自威。
这句文案再配上独特的泪眼大灯,屌爆了。
所以你说奥迪是灯厂,我没意见。
但这跟宝马比起来,就屁都不是。
“BMW之悦”——就这一个“悦”字,就把宝马的特点,以及中国文化结合得天衣无缝。
我不知道这个“悦”是谁憋出来的,但这就是最为成功的本地化。
所以宝马落到今天这一步,多多少少有点令人唏嘘。
但有没有解决办法?
我不知道。
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像宝马、奔驰、奥迪这样的牌子,火爆了差不多100年了。坦率地说这不符合客观规律,该让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