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 《倦怠社会》

100天计划的第2本书。

图片

(本文图片均由AI生成)

我们很累,但依然停不下来。我们试图去休息,试图什么都不做,但反而更焦虑,更不知所措了。这可能是当代人普遍的现状。

而这一些都源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勇敢做自己”、“你值得”、“去过你想过的生活”、“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以前听这些话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力量和希望。现在来看,更多的是一种PUA,一种自我剥削,甚至都没有人去push我们,压迫我们,我们完全自愿剥削自我,努力卷,我们自己同时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图片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肯定性的社会,我们渴望被认同、被赞扬、被接纳,反感被否定、被说教、和被规训,追求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但奇怪的是,当我们去追求这种自主的生活,为想过的生活想要成为的人而努力的时候,生活好像并没有因此变得积极和充满活力,反而变得疲惫和倦怠。孤独、焦虑、抑郁、穷思竭虑等精神内耗更是经常困扰着我们。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很累呢?

当代著名德国亚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这本书中对今天的社会现状,尤其是现代人的精神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说,20世纪是免疫学的时代,21世纪是各种精神疾病的时代。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疲劳综合征等,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图片

一是社会形态发生了改变,社会从规训社会转变成了功绩社会。

几十年前的社会,用福柯的讲法叫做“规训社会”。由医院、疯人院、监狱、营房和工厂构成,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当今的社会。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社会形态,由健身房、办公楼、银行、机场、购物中心和基因实验室构建的社会。

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社会不再是一个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管理的理念从“你应该”变成了“你可以”。

规训社会是一个否定性的社会,有大量的禁令、法规,你应该这样而不应该这样,“不允许”“你应该”控制着一切。

与之相反,积极社会或者说功绩社会,采用了一种更积极的“你可以”来表达。比如: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你想要好的生活,那就去努力啊,去提高效率,去创造你的价值,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规训社会制造出了疯子和罪犯,而功绩社会生产了大量的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

图片

二是现代信仰的缺失,人变成了劳作动物,我们追求优绩制。

什么是优绩制?简单的说就是,能者多劳,20%的人占有了80%的财富,最好的学校录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等等。

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积极发展。肯定性的“能够”比否定性的“应该”更有效率,因此,功绩社会也更高效、多产。

而抑郁症也被视作规训社会向功绩社会转型产生的并发症。抑郁的人是一种劳作动物,他在没有任何外力压迫的情况下,完全自愿地剥削自我,他同时是施暴者和受害者。

就像《凡人歌》里面的那隽,名校大厂996,主动加班,追求上进,时常焦虑,最后把自己卷出问题。

当功绩主体不再能够(继续工作)时,抑郁症就在这一时刻爆发。它首先是一种对工作、“能够”的倦怠感。只有在一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社会中,才有抑郁症病人发出哀叹“没有什么是可能的。

图片

书里面还有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

  • 过度的积极性还可以呈现为过度的刺激、信息和资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注意力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感知因此变得分散、碎片化。

  • 人类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包括哲学思想,都归功于我们拥有深刻、专一的注意力。只有在允许深度注意力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深度注意力在逐渐边缘化,超注意力正在普遍,表现为不断地在多个任务、信息来源和工作程序之间转换焦点。超注意力本接受深度无聊,而深度无聊恰恰对于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如果说,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那么深度无聊则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一味地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它只会重复或加速已存在的事物。没有了休息和放松,我们便失去了“倾听的能力”。也失去了创造力。

  • 功绩社会的倦怠感是一种孤独的疲惫,造成了彼此孤立和梳理,这种倦怠感也耗尽了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心灵。是一种暴力。

因此,这让我们反思,我们只是活着,还是在生活。

当然,书的最后,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或者说具体的解决方案。很显然,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许会诞生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