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焕新蝶变 城耀时代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济南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迈出跨越发展的铿锵步伐。

  75年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日趋完善。城市大了、人口多了、路变宽了、楼长高了、环境美了、日子富了……在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巨变中,泉城人民见证了朝夕生活的地方,由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由省会到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向“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迈进。

图片

济南日报 范良 摄

  (一)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济南城市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随着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使得城市人口增加。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城市做大做强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实施,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带动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

  济南城市性质早期被确定为:山东省会,以泉水著称,以机械、轻纺工业为重点,适于开展旅游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随着“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被首次定位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从2003年提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空间发展战略开始,济南进入舒张性扩展时代,城市空间自此历经多轮调整完善。

  10多年时间里,“东拓”“西进”成效显著,长清大学城、济南西站、CBD、唐冶、济南东站、彩石等重点片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规划变成现实。2018年,济南市常住人口达746.0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1%,比2000年提高了35.2个百分点,城镇化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市推进“新十字”方针落地实施的行动指南。自此,在泉城大地上,一幅壮阔画卷徐徐铺展——

  东部,创新创业的活力日益迸发;西部,医学高地加速崛起;南部,“诗画南山”的魅力不断彰显;北部,崛起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热土;中心城区,向着“宜居宜业宜行宜乐宜游”的蓝图有机更新。

  (二)

  快速更迭的建筑“第一高”,见证了济南“长高”“长大”,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筋骨日益强健——

  说起对城市建设方面最深的感触,很多济南人首先会想到不断刷新的“第一高”。曾经,总高4层的济南百货大楼是当年泉城路上的最高地标。彼时,百货大楼里“卖什么的都有”,还有民间艺人在里面说书、唱戏。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逛百货大楼”成为一种时尚。

  此后,建筑“第一高”的刷新速度变得更快。从50多米高的济南电报大楼,到拥有顶层旋转餐厅的山东东方大厦,再到后来号称“江北第一高楼”的索菲特银座大饭店、303米高的济南绿地中心……这些建筑刷新的不仅是城市高度,还是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扩容升级的城市商圈,催动经济蓬勃发展、活力涌动,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实力日益雄厚——

  济南经四路万达广场2010年开业,经四路商圈迅速崛起,住在济南高新区等东部片区的市民甚至大老远坐车前往万达广场购物、娱乐。十几年过后,随着济南万象城的落地和印象济南·泉世界的崛起,城市商圈版图也在不断延伸。

  区域兴则商业兴。城市的商业格局,总是随着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如今,泉城路、洪家楼、英雄山、西市场等老商圈发展不停,万象城+奥体天街主导的济南东部商圈、印象济南·泉世界+弘阳广场主导的西客站商圈等新商圈先后建成,城市商圈已经逐步形成多核心的格局。

  城中村的消失、城市的有机更新,诉说着城建为民、惠民理念,也印证着这座城市品质面貌的华丽蝶变——

  10年前,济南有个面积很大的“城中村”丁家庄,遍布三五层高的自建楼房。经过有序征迁、改造,如今,“城中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济南国际金融城、丁豪广场、山钢新天地广场以及各种新兴起的楼盘。

  城市更新行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华山片区的改造,不仅重现了《鹊华秋色图》中的山水美景,还实现了整个片区的华丽升级。安居梦想照进现实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省市棚改重点项目经十一路片区改造,让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8月,济南起步区崔寨街道启动第二期回迁选房工作,14个村8200余名群众喜提新居,抽取现房3321套。

  时代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出新、不断创新。不仅是城市框架扩大、城市空间拉开,城市建设的内涵也随之提升。每一处建筑肌理、每一个市井街区、每一座城市地标,藏着的不只是回忆,还镌刻下城市数十年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三)

  道路越来越畅通、空气质量越来越优、城市美誉度越来越高……关于近年来济南的发展和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质环境切实改善是市民的普遍感受。

  政通人和,路通业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助力支撑。

图片

  城市路网,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济南就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公路、航运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不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济南东站投入使用,石济客专、济青高铁开通运营,“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初具雏形。与此同时,“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开通,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大幅增加,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令人振奋的还有,轨道交通建设有力铺开,城市加快进入地铁时代;黄河上相继建成石济客专公铁两用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等,不断刷新跨黄桥隧纪录;断航26年后小清河汽笛再响,为济南打开“通江达海”的陆海新通道。

  当前,济南围绕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从国际、国内、省会、市域、中心城区5个维度,聚焦铁路、公路、机场、水运、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枢纽场站、交通+融合发展9个领域,加快打造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亮眼的发展“底色”。

  秋分已过,黄河两岸,华山与鹊山相望,新时代的《鹊华秋色图》呈现眼前。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济南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图景可触可及。

  城市生态的持续向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近年来,物种“上新”的场景不时出现:小清河济南段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中华鳑鲏种群,佛慧山首次发现全球新记录蜗牛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背后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支撑。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同样令人欣慰:今年1-6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3,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优。

  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品质功能的完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

  老舍先生说,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大明湖在济南人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从1958年正式辟建为公园,到2009年扩建的新景区正式免费开放,再到2017年大明湖全域免费开放……细数大明湖改造提升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让人振奋不已。今年,大明湖畔的改头换面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一湖一环”绿道连通项目实施让“湖光”透出来,公园、泉水、老城“合为一体”,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时间回溯到2017年,济南成功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此后,又连续4年位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近年来,济南不断进阶,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站在文明创建再出发的新起点,济南把城市软实力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加速前进。

  时间在移动,城市在成长。随着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的整体提升,好山、好水、好风光、好环境已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四)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省会强是基本要求,省会担当能带动全省更好担当。

  多年来,建设强省会一直是泉城人民的孜孜追求,也是历届市委一脉相承的奋斗目标。从十届市委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到十一届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都市、谋划推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贯穿其中的工作主线,都是为了建设与山东强省地位相适应的强省会。

  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济南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强省会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建设目标,科学擘画了奋力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的“前行路线图”。其中明确,加快推动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强省会建设迈入新阶段,城市功能更完备、城市品质再提升,“东、西、南、北、中”各区域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东部坚持科技赋能、产业兴城,加快CBD奥体片区、济南高新区中心区、齐鲁科创大走廊、龙山国际创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打造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西部坚持筑城兴业、品质聚人,加快建设国际医学中心、央企总部城、西部科教产业城、中央活力区,提升西客站片区门户枢纽功能,打造文旅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区。

  南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统筹“大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保护好城市“绿肺”和泉城“水塔”,争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北部坚持三生共荣、完善功能,加强济阳区、商河县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加快人口和产业导入,塑造绿色智慧现代的未来新城。

  中部坚持业态迭代、内涵提升,加快实施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洪家楼等片区保护建设,丰富展览文创、时尚消费、艺术活动、数字经济等功能业态,打造彰显泉城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高品质城区。

  扛起省会担当,济南蓄力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建设高效和谐的善治之城,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老旧破小”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化城市,曾经2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发展到如今已经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市域总面积。一路走来,奋楫争先的济南收获颇丰,尤其近年来城市实力显著跃升,并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榜单中位居前列或进位明显: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人,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进入新时代,济南被赋予“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随着城市规模体量增大、城市能级实现跃迁,这座城市正不断塑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地位、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硬核支撑。

  (五)

  75年披荆斩棘,75年沧桑巨变。

  时间为证,济南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领先发展的势能更加集聚,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地位更加凸显。

  这是不平凡的75年,巨笔如椽难以写尽。

  75年来,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城市跑出了强省会建设的“济南速度”,持续加大改革开放的“济南深度”,不断刷新着实力跃升的“济南高度”,城市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75年来,这座城市始终如一、初心未变,从贫穷走向富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落后走向进步,城市建设创造奇迹、实现突破,不断以崭新姿态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勃勃生机。

  时间的指针,不可逆转地指向未来。展望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必将把强省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济南日报 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