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石雕首次亮相中国

本报记者 邹雅婷

图片

“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作为献礼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点项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修复机构等联袂推出的“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日前亮相国博。展览特别展出4件巴黎圣母院的珍贵雕塑原件,其中包括首次跨出国门的石像怪与滴水嘴兽。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中央西岱岛上,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这座哥特式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是法国首都最具历史与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其高耸的尖塔与宽敞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气势,彩色玻璃窗则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除了独特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的雕塑、绘画及内部珍藏的艺术品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91年,巴黎圣母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次展览借助特制平板设备,运用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文物、场景、模型等,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展览从2019年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开始,回溯至12世纪初建之时,以巴黎圣母院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带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其数百年的变迁与故事,深入了解圣母院修缮背后的精湛工艺。观众可以“走进”这座宏伟教堂的建筑工地,可以欣赏夕阳余晖透过精美的玫瑰花窗洒入内庭,还能与致力于保护和复原工作的专家和工匠“面对面”。

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研究馆员朱晓云特别介绍了展览中的4件巴黎圣母院石质文物。“这是它们首次来中国展出,向观众诉说跨越世纪的独特文化魅力。”

13世纪早期的哥特式柱头,原来位于圣母院中堂拱廊圆柱上方。它融合叶形、钩形及茛苕叶纹等元素,灵感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朱晓云介绍,巴黎圣母院融汇了多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柱头形态就有千余种。

19世纪中期,法国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负责全面修复巴黎圣母院。他对圣母院上部进行个性化设计,从古代神话和中世纪传说中汲取灵感,用52尊石像怪装饰塔楼,构建生动的寓言动物图鉴。展览中的这尊石像怪原来位于圣母院南侧山墙。2023年,它在修复工程中被移除,并进行修补,以此为模型制作的复制件已安装在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滴水嘴兽最初用于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引到远离外墙底部的位置排出。19世纪中期圣母院修复时,雕刻了200多尊形态各异的滴水嘴兽。此次展出的滴水嘴兽来自南侧耳堂西面,因损毁严重,在修复工程中被移除并替换。

植物状头像雕像也来自19世纪重建的南侧山墙。它融合了哥特式风格与古典艺术元素,体现了维奥莱-勒-杜克对折衷主义的偏爱。雕像构图细节精准,显示了这位法国建筑师深厚的绘画功底。

据悉,巴黎圣母院修复完成后,将于今年12月重新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