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共同举办以“庆丰收 迎国庆”为主题的2024年种业成果交流暨品种推介活动,集中推介75个重大品种,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用科技成果礼赞丰收中国。
近五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累计通过国家、省审认定登记鉴定新品种506个。其中,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156个,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新品种128个,国家审定新品种7个,国外审定新品种2个,省审(认)定新品种101个,省级登记、鉴定新品种112个。在“云粮”“云花”“云蔗”“云油”“云薯”等育种创新中取得突破,研发的一批重大品种逐步实现对传统品种的更新替代。其中,选育的“云系”小麦品种在云南种植面积超过70%,选育的“云蔗”系列品种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超过65%,研发的鲜切花月季“赤子之心”“红船”、满天星“云星”、非洲菊“拉丝”、高山杜鹃“黛玉”“粉精灵”等成为市场主推品种,新品种数量和推广面积全国第一。
本次推介会集中展示的75个优异新品种中,有45个品种分别在2023年、2024年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同时2个品种分别成为我省当年唯一入选的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其中,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的“云蔗0551”于2013年通过国家甘蔗新品种鉴定、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权、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早熟、高产高糖、抗旱性强、适应性广,在耿马旱地百亩连片平均甘蔗亩产高达9.2吨,打破了全国无灌溉区甘蔗单产最高纪录。2023年云南蔗区平均产糖率达13.28%,居全国首位并创历史新高。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的“云薯304”是我国首个在生产上使用的富锌薯片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在晚疫病抗性、生理缺陷抗性和锌元素含量等方面超过国际王牌加工品种“大西洋”,打破了国外薯片加工品种“大西洋”的垄断地位。2023年,“云薯304”年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农民年增收超过8100万元,企业实现年产值超6亿元。
云南省农科院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依托新型研发机构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加快农业育种创新,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全省种业研发高地。构建集甘蔗种质创新利用、高产高糖新品种选育、转基因育种、良种良法配套、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为一体的现代甘蔗种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以“云蔗081609”为代表的当家品种;创立鲜食甜玉米新的育种体系,把甜玉米基因成功导入到Suwan种质中,玉米品种“云甜玉12号”技术成果在示范区推广应用增产10.2%;利用百合国产种球无土繁育技术在18个月内获得围径14厘米以上的优质开花种球,生产周期缩短1年以上,农药化肥减少20%,百合种球优质率达到80%以上,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技术重要突破;水稻新品种“云资籼22号”高值化生产试验,综合产值较当地对照增加20%;培育优良云岭公牛230头,生产冻精12.33万剂,生产性别控制冻精0.26万剂,改良肉牛约23万头;在思茅松良种推广方面,生产思茅松良种250公斤,折合造林面积10万多亩,占全省思茅松新造林90%以上,显著提升了全省思茅松人工林良种水平。
此次推介会上还举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分别与云南天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浩宏投资滇国三品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昆明市晋宁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等6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
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跃彬表示,省农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高原特色农业强省建设有关要求,以“五大工程”和“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努力把省农科院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农业创新高地,努力在种业科技创新,在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再立新功,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三个定位”大局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