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青神竹编——绣“竹”文化促文旅融合发展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图片

绣“竹”文化促文旅融合发展

青神县农业农村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青神竹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神特色”,不断弘扬竹编文化,壮大竹编产业,做优竹艺品牌,用心用情用功讲好竹编故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青神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国际竹编之都”等称号和“竹编艺术传承国际范例奖”。

四川省青神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核心区,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近年来,青神县坚持做美竹林、做强竹业、做特竹艺,持续擦亮青神竹产业金字招牌,传承发展竹文化,营造竹里生活,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图片

一、文化为源,让竹编技艺“活”起来

(一)工匠引领,传承有序。中国竹编看四川,四川竹编看青神。青神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青神县充分发挥陈云华、张德明、殷超等竹编大师引领作用,建立国内外非遗竹编文化传习所、竹编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基地65个,编印竹丝制作、平面竹编等教材20余套。目前,已培育本土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名,国家级和省级竹编工艺美术大师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09名。持续实施“竹编千人培训”项目,共培训竹编产业工人1万余人次,培育壮大“竹艺名师”“土专家”人才队伍。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中职校开设竹编艺术专业,培养高素质、高学历、专业性技术人才。推动竹编进校园,在全县中小学开设竹编课,让竹编艺术代代相传。

(二)技艺创新,催生活力。国际竹藤组织中央美术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博士工作站和全国竹产业研究中心。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研究,建设全国最大的竹纤维全价利用基地。借助高校资源和专家智慧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开展定向创意研发,2021年研发新产品近100件,累计获竹艺专利授权49件,版权登记328件。青神竹编已形成“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家具”“瓷胎竹编”四大系列,创新推出2000多个竹编新产品。青神竹编代表作《苦乐清凉》《隐形观音》《清明上河图》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殊荣,青神竹编平面系列入选天府旅游名品。

(三)文化传播,走向世界。青神是南丝绸之路的源头,很早就与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合作。青神人用竹编成筐、席,装运四川的特产,用竹青神竹编编织过程展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席做成大木船的遮棚从长江出海。“青神竹编”作为一张“文化名片”列入四川省外事礼品名单,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和友人。深化与国外竹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依托“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实施竹编对外援助培训项目,采取大师出国门、上门搞培训的方式开展国际培训,培训巴西、厄瓜多尔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竹产业从业者万余人。

图片

眉山青神的中国竹艺城内,工人正在制作竹产品(赵明 摄,图源:川观新闻)

二、业态为要,让产业基础“兴”起来

(一)高标准规划建设产业园区。聘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规划设计团队,高标准完成竹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旅游等5个单项规划,建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聚合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国际竹文化中心、熊猫馆、“竹里萤光”艺术馆,成为集竹基地发展、竹编艺术博览、竹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获评“国家青神竹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竹产业园区,成为四川省17个特色小镇之一。目前,园区竹相关类企业总数达43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9家,村集体组织3家。2021年,园区实现竹产业总产值54亿元。

(二)全链条衍生新兴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构建“竹+X”“竹+品牌”等多元化发展体系,推出“竹+皮、玉、瓷、珠宝等”“斑布—功夫熊猫”系列品牌产品36种,成为竹编市场“领头羊”。以竹林景观为底色,打造最美竹林风景线,建成“竹里桃花”“竹里海棠”“竹里芙蓉”“竹里院子”“竹里荧光”等“竹里”系列景区景点,与携程、途牛等网站共同推出竹编研学游、竹编文化游、熊猫亲子游等精品非遗旅游路线5条,竹编体验等文化体验活动20余个,竹编非遗之旅跻身全省十大“非遗之旅”研学线路,吸引游客“住竹楼、观竹景、赏竹艺、品竹宴”,2021年共接待研学5万人次。大力发展竹编产品线上销售,竹制品网店开办300余家,网上年销售额4亿元以上。

(三)新模式促进富民增收。以分工协作为前提,规模经营为依托,利益共享为纽带,纵深推进竹编产业联盟发展,让更多农户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以“云华竹旅+竹编协会+竹编农户”发展模式,建设竹编产业化联合体。根据市场需求,龙头企业每年推出20—30个竹编新品种,通过“订单编织”模式,上连市场、下挂农户,实现农户居家灵活就业,全县“竹编工厂”延伸到千家万户。2021年,青神竹编上榜四川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竹编从业人数达1.5万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图片
青神竹服饰展演(图源:四川日报)
三、营销为上,让文旅品牌“火”起来

(一)塑造品牌形象。青神竹编相继走进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会展,共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英国、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5万多人次,达成意向订单3000多万元。深度参与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竹藤组织园建设。“青神竹龙”在世园会期间成功申报“最长竹编舞龙”吉尼斯世界纪录。“青神竹桶”成为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中外领导人“共培友谊绿洲”活动植树专用桶。“青神竹编”位列中国品牌价值榜78位。

(二)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竹藤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支持竹产品进入48个成员国市场。推动促成四川环龙新材料等竹产业龙头企业和本地竹编工艺美术大师,与美国梦工厂、爱马仕、国金黄金等合作,产品远销欧美、澳、中东、东南亚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联合中国竹产业协会举办“竹与生活”国际竹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吸引来自日本、泰国等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师和20余所高校参赛,全球征集设计作品万余件。

(三)搭建会节平台。2018年以来,坚持举办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成为竹博会永久举办地,并于2020年升格为商务部批准的同类博览会中最高级别会节,共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000余个,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国际竹产业展商参与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青神竹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和竹文化价值文化水平。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联合13个全国竹业重点区县组建“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并共同发布《青神宣言》,加强多元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图片
青神竹编舞龙(青神县文广旅局 供图,图源:四川日报)
四、启示与思考

青神竹编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在探索以竹为媒、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行稳致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份坚守、一份从容,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一批传承人来留住根、守住魂,可以从培训、宣传等方面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力度。

(二)技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时代在进步,需求在变化,善于找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同市场需求相结合,在技艺提升、工艺创新、产品升级上寻求突破,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以此推动传统文化有机嵌入群众日常生活。

(三)政策保障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心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眉山市委、市政府和青神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为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开拓新市场是文旅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研学活动日益兴起,抓住这个新兴市场,及时推出竹编研学游,开发出竹编体验、竹竿舞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研学课程,深受中小学生喜欢,成为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提升了人气,扩大了知名度。

(五)创新宣传推广模式是重要一环。现在是网络时代,宣传推广要适应新的宣传形势,采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多角度、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从文化、传承人、会节、产品等方面进行策划推广,形成较强的宣传声势,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