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丨腰背脓肿背后的真凶

图片
作者:钱奕亦 金文婷 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 潘珏

一、病史简介
男性,68岁,安徽人,2024-09-07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右侧腰大肌脓肿7月,右腹壁反复破溃4月。
现病史:  
  • 2024-02 出现发热,Tmax 38℃,伴盗汗。02-19当地医院查腹部CT:腰大肌脓肿累及升结肠。02-17腰椎MRI:右侧腰大肌内异常信号,脓肿可能。
  • 2024-02-22转诊至当地三甲医院,查血常规:WBC 12.07×109/L,N 78.1%;CRP 153.9mg/L,PCT 0.143ng/ml,ESR:70mm/h;肿瘤标志物:CEA:12.83 ng/ml;T-SPOT阴性。腰椎MRI:右侧腰大肌脓肿可能;右中下腹肠管信号不均,伴少量腹水。02-23行CT引导下脓肿穿刺,抽出黄色带血性脓液。脓液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阴性,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02-29随访腹部CT:升结肠局部肠壁不均匀增厚伴肠周淋巴结增大、网膜多发结节影;右腰大肌混杂密度影。03-01再行穿刺引流置管,因引流量少1天即拔除。后未随访。

图片

图片

  • 2024-05开始,引流管口处皮肤反复破溃伴瘙痒结痂,当地抗感染(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面积逐渐增大伴溢脓。
  • 2024-09-03 就诊上海某三甲医院,查ESR 78 mm/h,CRP 81.5 mg/L。腰椎MR增强I:腰大肌占位,脓肿可能。
  • 2024-09-07 为明确腰大肌占位性质并彻底治疗,收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 除了病初有几天发热,之后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未经规律抗感染治疗。

图片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硝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良好。

二、入院检查(2024-09-07)
【体格检查】
  • T 36.7℃ P 79次/分 R 18次/分 BP 139/89mmHg。
  • 神清,双肺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右腹壁见1×2cm红色球状突起包块,有破溃,脓性渗液,双下肢不肿。
【入院化验】
  • 血常规:WBC 6.17×109/L,N 69.5%,Hb 118g/L
  • 尿常规:无殊;粪常规:隐血+
  • 炎症标志物:CRP 67mg/L,ESR 62mm/h,PCT 0.05ng/mL。
  • 生化:ALT/AST  14/19U/L,Alb 41g/L,肌酐 62μmol/L。
  • QFT、隐球菌荚膜抗原、G试验、GM试验、EBV-DNA、CMV-DNA均阴性。
  • 肿瘤标记物:CEA 207.0ng/mL,CA19-9 168.0U/mL,CA724 54.8U/mL。
  • 自身抗体:ANA、ANCA均阴性。
【辅助检查】
  • 腹盆腔增强CT(2024-09-09):右侧腰大肌-右髂腰肌区脓肿,伴右侧腹壁见窦道形成,右输尿管受累伴其上尿路稍扩张,升结肠局部受累伴局部肠壁略厚。前列腺增生伴钙化。

图片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老年男性,发现右侧腰大肌疑似脓肿病灶,迁延不愈达7月。查体见腹部包块伴脓性渗液。引流出少量脓液。炎症标志物(CRP、ESR)及肿瘤标志物(CEA 207.0ng/mL )升高,血WBC及PCT正常;腹部CT示右腰大肌混杂信号、升结肠肠壁增厚。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未行规律抗感染治疗。综合目前资料,考虑诊断如下:
1、腰大肌脓肿:
  1. 普通细菌性感染:腰大肌等软组织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多经血行播散或毗邻侵犯。常伴有明显中毒反应,如高热、寒战等。一般病情进展迅速。辅助检查可见血象升高伴PCT等,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相对高。该患者病灶与肠道关系密切,有局部侵袭可能;但病程偏慢性,且系统症状不明显;外院脓液病原学培养阴性;该诊断可能性低。
  2. 低毒力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也包括布鲁菌、真菌等慢性感染病原体,可引起迁延的脓肿病灶。但本患者入院查结核菌素试验、G/GM试验等阴性,暂无依据。需尽快获取病灶标本,完善病原学检查协助诊断。
2、肿瘤:患者为老年男性,腰大肌见混杂信号占位;查CEA持续升高;腹部CT提示肠管增厚,需警惕肿瘤性病变或感染合并肠道肿瘤可能。应完善病灶穿刺获取病理学依据,并完善肠镜检查。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 2024-09-07 予左氧氟沙星0.5g qd ivgtt经验性抗感染。
  • 2024-09-09 行超声引导下腰部囊实性包块置管引流术,右侧腰部见110×75mm混合回声区,引流不畅,抽出少量脓液及粘液。

图片

  • 2024-09-09 引流液常规:RBC满视野/HP,WBC 30±/HP;引流液涂片:革兰阳性球菌1+,涂片找抗酸杆菌、GeneXpert MTB阴性;引流液ADA:8U/L。
  • 2024-09-10 引流液mNGS (09-09采样) :混合菌,主要为口腔链球菌、海藻希瓦菌、摩根摩根菌。

图片

  • 2024-09-10 引流液细菌培养:海藻希瓦菌 1+

图片

  • 2024-09-10 引流液脱落细胞学:见大量坏死及数堆恶性肿瘤细胞,倾向低分化癌

图片

  • 2024-09-11 肠镜:结肠肝曲可见一巨大隆起型肿物,肿物延续至升结肠,约占肠腔3/4圈,管腔狭窄,呈菜花状,表面有溃疡形成,质地硬,易出血。

图片

  • 2024-09-12 肠腔新生物活检病理:(升结肠)腺癌,分化II级。

图片

  • 2024-09-12 予出院,头孢克肟0.1g bid po。拟后续至普外科、肿瘤科就诊。
  • 2024-09-13 腰大肌引流液脱落细胞块完整病理回报:免疫组化符合低分化腺癌,考虑转移性肠癌。

图片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1. 结肠癌
  2. 结肠癌累及腰大肌伴脓肿形成
诊断依据:

老年男性,发现右侧腰大肌疑似脓肿病灶7月。腹部CT示右腰大肌混杂信号病灶,与肠道边界不清;升结肠肠壁增厚。入院后行腰大肌病灶穿刺,穿刺液脱落细胞学及细胞块组织病理均提示低分化癌(转移性肠癌可能);肠镜检查见结肠占位,病理示腺癌。故结肠癌伴腰大肌累及诊断明确。同时腰大肌病灶有液化坏死,穿刺液培养见海藻希瓦菌阳性;穿刺液mNGS见混合菌序列,考虑腰大肌脓肿诊断成立。


六、经验与体会
  1. 本例属于肿瘤基础上继发感染,但因感染的表象掩盖了肿瘤的实质,导致诊治延误,具有警示意义。作为感染病科医生,在遇到迁延不愈的感染灶时,除对病原学诊断、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反思外,也需排查是否存在混杂因素,如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等,而合并肿瘤是尤其需要警惕的。因此获取临床标本时,尽可能同时完善病原学与病理学。可惜该患者未及时随访,病灶进一步发展。
  2. 同时本例也带给我们关于肿瘤和感染关系的另一方面思考。海藻希瓦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败血症、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毒性较弱,对抗G-抗感染药物多为敏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有研究提示海藻希瓦菌在肠道菌群中的过度增殖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正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态、产生特定代谢产物、改变肿瘤微环境等机制。本例印证了两者的关系。因此,当临床发现海藻希瓦菌感染,可能需额外警惕合并结直肠肿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图片

图片

每周一晚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与你不见不散!
图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