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232】不可不看的日本赏梅圣地偕乐园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我小时候熟背的导师的词句。“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先圣前贤钟情的创作对象。往日老北京人的院子里,也常常种上那么一两株。

后来,负笈苇原,才发现在邻国,梅花同样代表着不屈于风霜的傲骨、冰雪聪颖的才情。日本,有几处赏樱圣境。京都北野天满宫、福冈县太宰府,都与“文学之神”菅原道真结缘,他还独爱梅花,这两地也就都成了赏梅胜地。距离东京最近的,当属旧水户藩第九代藩主德川齐昭留下的偕乐园。

从鲁迅先生赏樱的上野公园旁的车站出发,沿常磐线北上,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窗外尚未返青的草皮渐渐被明媚而热闹的花海代替,车厢广播也恰在其时的响起,“车辆即将到达偕乐园站。”

十九世纪末的日本,以煤矿和铁矿为代表的近代文明高速发展。为了将茨城县北部日立市区域的常磐煤矿的煤炭顺利地运输到东京,开通了常磐铁路线。偕乐园,本不是常磐线的停车站,但每年2月底至3月中,梅花祭期间,车辆都会在此临时停靠,方便赏梅游客往来。

图片

偕乐园右邻常盘神社。常磐神社因常磐线而得名,始建于1873年。主祭的是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和第九代藩主德川齐昭。彼时德川幕府已将“大政奉还”了5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带着旧部下去静冈种茶了。而水户人依旧感念德川光圀和德川齐昭两位藩主在修学理政上做出的贡献,筹措资金,修建了这座神社。

说起德川光圀,就不能不提到《大日本史》。被称为“日本史记”的《大日本史》是德川光圀在中国汉朝司马迁《史记》的启发下,编纂的日本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大日本史》包括天皇本纪、皇后诸臣列传、外国传、佛教志等共计397卷,另有目录5卷。德川光圀将编纂整理《大日本史》的机构,命名为“彰考馆”。自1657年开工,至1906年完工。250年间,“彰考馆”从东京的小石川后乐园,迁到水户,几经离乱灾劫,矢志不渝,终得其成。在常磐神社左侧的山坡上,梅林之下,还有一块“大日本史完成之地碑”。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走上社会的我,又怎能不过去恭恭敬敬地鞠一个躬!

神社内有义烈堂,昭显德川光圀和德川齐昭的功业。堂前立有一块显彰碑,将德川齐昭比做日本历史上第一忠臣义士楠木正成。德川齐昭,敬称为“昭公”、“齐昭公”。这位齐昭公,不仅是推动改革的贤主明君,还是江户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亲生父亲。这身份,有点像中国晚清历史上的醇亲王载沣。

我记得中国也有一位“齐昭公”,他是齐桓公的小儿子,从哥哥手中继承王位之后,合晋抗楚,励精图治。中国历史上,谥号为“昭”的人,能数出一长串。昭,《说文解字》上说是“日明也”。常取“光亮、照亮”或“勤勉”之意。是个毫无争议的褒义词。汉学在水户藩的影响之深远,由此亦可见一斑。

图片

在常磐神社通往偕乐园的一侧,还有一座以藤田东湖为主祭神的“摄社”。藤田东湖是德川齐昭的左膀右臂,推行藩政改革,尊学重农,革旧弊、促新机,都必须为他记上一笔,连“维新志士”西乡隆盛也自认深受他的启发。

藤田东湖死于1855年的安政大地震,时年50岁。相传,他是为救母亲而死。地震发生时,藤田东湖和家人都已平安脱险,但老母亲记挂着火盆里还有未熄灭的炭火,执意要返回屋内查看,不放心的藤田东湖赶紧追了过去。恰在此时,有横梁掉落,藤田东湖抢在母亲前头托住横梁,母亲平安无事。等到随从将藤田东湖救出,他却力竭而亡。

不知不觉,已经步入偕乐园中心区域,常磐神社里那些壮烈的故事,和眼前的虬枝劲健的梅花,很是应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登上德川齐昭最爱的“好文亭”,远眺整个园区,拥挤热闹的梅林,灿如霞,娟如云,密如烟。得遇此景,才算没有虚度春光!

在落英缤纷中穿过梅林,一尊身着学士制服手托书本的男子铜雕,名为“向学立志之像”。是旧制水户高等学校建校七十周年时,校友们筹建的。雕像下面的铭文,明白无误地寄托着前辈对后辈学人的殷殷期望。

一条人行隧道将偕乐园与茨城县历史博物馆相连。不急着入馆,馆外绿地,是有“水户30胜景之一”美誉的历史博物馆馆之庭。银杏树和梅树接连点缀着的漫荡草坪,信步期间,沿途陆续可以看到“茨城县青年示范学校发祥地之碑”、“水户农业高等学校旧本馆”以及“旧水海道小学校本馆”等几处遗迹、遗址、遗存。

图片

这其中,当属旧水海道小学校本馆最亮眼。小学校是一座木造瓦顶的假三层建筑。真正可以使用的空间,是一层和二层,三层是一个八角形深檐灯塔式钟楼。最上面,还有一条设计精美的避雷针,直冲天空。在小学校建成之初,三楼不大的空间内,设有报时用的太鼓,因此也被称为“钟楼”。

小学校的旧教室内,展示了从日本历代小学配餐的模型,以十年为一个时间节点,记录时代的变迁。我猜想,其中,应该也记录了战后以鲸鱼肉代替紧缺的禽畜肉的时代,那个令日本人爱恨交加的时代。

一楼入口处,依然保留着“御影奉安室”的门牌。自明治二十四年,即1891年,日本文部省颁发第4号训令起,日本的学校里都必须张贴天皇和皇后的“御影”。对天皇的忠诚,也以偶像崇拜的形式,变得逐渐清晰。

水户人倾力复建常磐神社,悉心保留学校的遗存,精心收集了历史文物……想起,常磐神社内有一处名为“浪花之梅”的传奇梅树。据说是德川光圀亲手种于“彰考馆”。梅,又名“好文木”。取意于中国晋武帝“专心治书,梅花就会盛开;若三心两意,来年梅花就不肯绽放”的典故,鞭策后世人读书、爱书、敬书。德川光圀的这份苦心,水户人至今珍重。

可以想象,“梅花祭”结束。花谢人散,偕乐园站,这临时开放的小小站台,也将归于沉寂。一如桃花源般,对误入仙境的人们关闭了入口。若想再寻芳踪,就是只能在追忆之中。站在小站旁,目送斜阳,莫名,就生出几分恋恋不舍。

梅花,在春草尚未翻绿的时候,热热闹闹吹喇叭一般,宣告了春天的到来,新一年的开始。似乎在提醒着,吸取光阴。想昔日中国古代林逋梅妻鹤子怡然自得,王冕一生痴笔不绝,金农独爱梅之傲骨,梅花,是中国文人精神寄托,理想境界。

愚钝读书人如我,又怎能不爱梅?!(2024年9月23日修订于中国南京假日酒店1521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