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周年特稿·电力篇 | 追踪一度电的“足迹”

图片
原标题:
追踪一度电的“足迹”
□本报记者 王晓楠 周慧 通讯员 崔磊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淄博大地从“严重缺电”到“敞开供电”再到“绿电供应”,实现多项新跨越。今天的淄博电网最高电压等级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3千伏,迈入了特高压时代,4条特高压线路让“外电入淄”能力达到了800万千瓦。
透过数字看发展,每一度电都代表着能源保障能力的跨越提升,更折射着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新趋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报带您追踪一度电的“足迹”,共同感受电力支撑下的发展脉动。


1948年


图片

1948年,博山解放后,淄博电网回到人民的怀抱。人民政府立即组织对电厂和电网进行抢修恢复。图为电力工人检修神头变电站刀闸。

1950年

图片

1950年,国家为尽快恢复工业生产,对淄博电网投资950万斤小米,新建7条33千伏长距离线路。

1957年

图片

1957年,淄博电力工人在110千伏位庄变电站,通过人抬肩扛对变压器芯进行内部检查检修。

1970年

图片

淄博电力历来倡导鼓励职工技术革新。1970年,职工研制了可以在空中导线上游走的作业小车,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1973年

图片

1973年12月,淄博电力建成全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魏庄变电站。

1974年

图片

1974年,变电运维人员在220千伏位庄变电站对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保证变电站稳定运行。

1977年

图片

1977年,辛店至郭集的220千伏线路建成投运。

1978年

图片

1978年,淄博电力建设人员在变电站进行变压器安装工作。

2024年

图片

进入新时代,淄博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220千伏供电系统为主网架、区域内环网运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一度电里的“发展足迹”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而“动力源”离不开“电力源”。

9月18日上午,记者跟随淄博供电公司高新所项目专属客户经理王立强,来到位于淄博高新区的省重大项目——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现场,勘察正式电敷设走向。
这里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眼下,该项目的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焊接、切割、塔吊作业……每一项施工,都离不开“电”这一要素保障。
为了“让电等发展”,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聚焦我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提级响应重大项目用电需求,设置专人提供包保服务,根据项目需求提前启动配套电网建设,保障企业“入驻即送电”。
早在项目报装之前,王立强已根据重大项目立项情况,多次跑项目,勘察现场,掌握用电需求。项目报装后,王立强和伙伴们立即勘察项目周边最近的可接入电源。“最近的可接入电源也在几公里外,如果让项目单位来接入临电,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资金投入比较大。”在经历多次勘察和规划设计后,王立强从3.06公里外的鲁山大道为项目找到了最近的电源点。随后,他们从该电源点敷设了一条10千伏临电线路,将电力外线工程一直延伸至项目建筑区规划红线。用王立强的话说,就是“把电送到项目院墙根”。
“省重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以前需要我们去‘跑电’,现在是电力人来跑项目。这样的要素保障确保了我们工程如期开工、按期完工。”项目施工单位中交一航局项目经理张乾说。
一度电,可以织布8.7米、加工面粉16千克……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为了保障好发展的“一度电”,仅2024年,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就逐一对接573个省市重大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超前启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与重大项目同步安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提前竣工,确保重大项目“接入不等待、入驻即送电”。今年以来,国网淄博供电公司高效完成了齐赢产业园等94个项目送电。

图片淄博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加强对偏远山区输电线路的巡视检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用电提供坚强保障。

2023年5月,硅元膜材料公司年产100万平方米水处理用W型陶瓷膜项目上马前,淄博供电公司将10千伏辛曹线延伸2.15千米,方便项目用电就近接入;2023年12月份,220千伏宫保变电站主变压器扩建工程送电成功,支撑山东金诚石化集团的液体二氧化碳项目;“十四五”期间,淄博供电公司围绕博山区玻璃制造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配网供电结构,累计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条,新增用电容量8000千伏安……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7月1日,淄博市首座220千伏光伏发电站——铜陵华电光伏电站在沂源县张家坡镇并网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2.84亿千瓦时。近年来,淄博市有序推动新能源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到305万千瓦。
一度电里的“智慧足迹”

“5年前,我们这个所20多个人服务的用户只有5000户。现在,所里还是这些人,服务的用户超过15000户,是之前的3倍。”

今年4月中旬,淄博供电公司研发的流程机器人在马尚供电所上岗。其在人工智能技术下,可根据供电所数字化平台监测的供电台区运行数据情况,代替监控室人员自动发现异常、派发工单。“机器人派单,我手机接单。”马尚供电所电力工人赵金光说,“以前,每天要巡线,人工发现问题。现在,有电网智慧平台,24小时实时显示负荷情况、过载情况、异常问题。”
将线损异常处置完成后,赵金光再使用手机“i国网”APP上传抢修情况。巡线、派单、回单全程智慧化、即时化,节约了70%以上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让电网的日常维护、抢修更加省时省力,也让电网更加稳定可控。“过去‘保电’,靠拼体力、拼时间。现在,我们拼科技、拼效率,向智慧保电转变。”赵金光感慨地说。
智慧化改变了电力工人的工作模式,同时改善的还有用户的用电体验。
山东华冠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园林设计企业。该公司员工白天跑业务,晚上做设计,企业夜间的用电量比白天的大不少。今年5月份,马尚供电所依据智慧用电数据中台提供的数据,分析企业用电特点,帮助企业办理了峰谷分时电价,每月可为企业节省电费2000余元。
在我市,各供电所还运用智慧用电数据中台,为供区内企业动态绘制用电数据表和电力负荷曲线图,精准分析用电情况,向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服务。今年以来,淄博供电公司已主动帮助4525家企业优化用电方式,累计帮助企业节省电费支出8000余万元。
“目前我们正开展‘无感知’用电研究。”马尚供电所所长郭华介绍,聚焦末端供电管理,该供电所正自主研发模块式不停电表箱。该数字化产品投产后,供电员工可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更换表计、测试设备、智能复电等工作。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借力“数字孪生”,过去需要2小时完成的作业风控日报,如今只需3分钟至5分钟;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稳稳经过一个个开关柜,两只“眼睛”借助全息感知、红外成像等技术即可实现自动巡检。截至今年8月,我市1.8万千米的配电线路已全部实现自动化。
9月12日—13日,中国国际供电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认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继续向“更可靠更灵活更智能的配电系统”发展。智慧化,正在为配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图片
这是淄川区罗村镇的连片光伏设备。”零碳+储能“,是淄博供电公司智慧化电网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
一度电里的“民生足迹”

一头是海量电源,一头是千家万户。一度电里,是直观的“民生足迹”。

在淄博经开区傅家镇南家村的6栋还迁楼里,每一个单元楼道的墙上,一面是老式插卡式电表箱,已空空荡荡;另一面是新式“一户一表”,正在跳转着数字。
过去,南家村村民还迁一期工程使用转供电,电表、配电室等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电表损耗、公共用电损耗由村民和村委会共同承担,交电费需要到村委会刷卡或支付现金、电力故障维修不及时……让群众颇有怨言。南家村党总支委员曹忠军介绍说,“村里的一台变压器已使用15年,临近强制报废年限,换置资金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为让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淄博供电公司稳步推进非直供小区“一户一表”改造。随着8月底南家村智慧电表换装工程完工,600多户村民彻底告别了转供电,用上了直供电。电费透明化、缴费智慧化的同时,电管家提供24小时服务,村民再也不必为停电担心。同时,淄博供电公司将南家村的老变压器列入储备项目,预计于10月份换装新变压器,提升该片区的电力负载能力。
今年以来,淄博供电公司已完成60个非直供电小区改造,敷设高低压电缆18.6公里,加装一二次融合环网柜60台。“转供”改“直供”,建强了群众用电的“最后一公里”。
一度电的“民生含量”还体现在不断回应群众新的诉求上。
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1.1%,标志着我国汽车市场正式进入新能源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新能源汽车开回家,充电服务要跟上。2023年9月份,淄博供电公司出台了《关于实施“‘桩’点美丽乡村‘电’靓美好生活”行动》,提出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年底实现“县县有站、镇镇有桩”,“十四五”末建成城区“1公里充电圈”、乡镇“5公里充电圈”。
随后,淄博供电公司在淄博经开区苹果园社区附近建设了一座全市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可满足54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5公里充电圈”覆盖周边16个村庄。
淄博供电公司按照“合理布局、车桩联动、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组成专业团队深入调研我市充电服务需求、充电保障能力,超前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布点选址,提前研究确定供电方案,持续加快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到1年时间,就高标准建成了14座大型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目前,由淄博供电建设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在全市已达218座,提前实现了今年年底“县县有站、镇镇有桩”的目标。
撑起“一张网”,照亮发展路。未来,淄博供电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更加坚强智慧的电网、更加清洁绿色的电能、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为美好生活充电赋能。
十个第一

1.山东电力第一个公开党支部

1946年2月14日,以神头电厂为中心,加上附近煤矿的党员,博山电力公司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这是山东电力有证可查的第一个公开的党组织。
2.山东省第一个统一地方电业
新中国成立后,在巨大胜利鼓舞下,淄博电力恢复生产热情高涨。1950年5月,根据国家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指示,淄博市在山东省第一个统一了地方电业。
3.山东省第一个地区电网
1943年,淄博初步形成山东省第一个地区电网,将神头-洪山-南定-张店-金岭-王村连成一片,122.5千米33千伏线路横贯南北,拥有6个(发)变电站。
1950年,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国家对淄博电网投资950万斤小米,新建7条33千伏长距离线路,重建6个变电站,将博山、淄川、张店、周村四个供电区连成一片,同时将电压提至35千伏,形成山东省第一个统一的地区电网。
4.山东省第一个电网调度机构
1952年以前,电网调度基本由各电厂值长兼管,没有独立的调度机构,实际工作中难免“各自为政”。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统一调度所造成的被动局面亟待解决。1952年6月,淄博电力公司设立了全省第一个调度组,1953年更名为调度所。1957年形成鲁中电网后,山东省电力局随即成立了中心调度所,原淄博电力公司的调度所则降级为淄博地区调度所。
5.山东省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
淄博电网是山东电网的起源。1957年,淄博电力建成山东省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神头-济南线,与济南电网联网组成鲁中电网,成为山东电网的起源。
6.世界上第一双铁鞋
铁鞋发明之前,电力工人爬杆依靠三角板,效率低还不安全。
1960年,24岁的淄博电力职工张克京经过一年研制,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双铁鞋,爬杆效率提高80%,淄博电力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命名为“克京铁鞋”。
7.山东省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
1973年12月,淄博建成山东省第一条220千伏线路莱芜—淄博魏家庄线。与莱芜联网后,又分别与潍坊、青岛、惠民、济南、枣庄、邹县联网。
8.山东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1973年,淄博110千伏魏家庄变电站扩建为220千伏变电站,这是山东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9.山东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电”的城市
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农网建设,随着农村各种副业兴起,农业用电比例越来越大,占到淄博电网总负荷的十分之一。
1987年4月10日,周村区萌水镇南池村在一片锣鼓声中合闸送电,至此,淄博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电”的城市。
1990年,高青县、沂源县划入淄博,经过努力,1993年10月10日,又一次实现了行政区域调整后的村村通电。
1994年9月28日,淄博市实现“户户通电”,比山东省实现“户户通电”提前两年。老百姓们说:“电线入了户,小康就起了步。”
10.国内第一个由企业申报的教育类品牌
2002年6月,公司党委取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善小”二字,全面启动“善小”道德实践活动。2005年,“善小”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企业申报的教育类品牌。

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