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是兰州娃从小的记忆;融入百姓生活文化符号的社火,承载着节庆的喜悦;还有在那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兰州鼓乐,以及陇东皮影戏,无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甘肃新媒体集团、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自推出“寻陇上非遗 展少年风采”全省青少年非遗写作绘画创意征集活动以来,同学们在寻非遗中向我们展现了众多陇上非遗项目的风采。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能够创作出更好的寻非遗主题作品,活动组特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之一赵剑云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赵子婵分别从写作和绘画两种创作形式来分享,如何更好展现心中喜爱的非遗项目精髓。
A 儿童文学作家:写好非遗先要有代入感
“书写非遗,对于孩子们而言,虽然有难度,但很有意义,如同挖掘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作家赵剑云将她心中的非遗与大家娓娓道来,在甘肃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民间文学方面有《格萨尔》、河西宝卷等;民间音乐方面的如花儿、裕固族民歌等;民间舞蹈方面囊括了兰州太平鼓舞、敦煌艺术舞蹈技艺传承、旋鼓舞等;传统戏剧如道情戏、皮影戏等;曲艺方面包括兰州鼓子、凉州贤孝等;民间美术方面如敦煌壁画和彩塑、剪纸、木版窗花年画等;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如天水雕漆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等,另外还有民俗方面的乞巧节、兰州羊皮筏子等。那么青少年该如何书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皮影《七彩美猴王》 和政路幼儿园大5班 尹瀚卿
写作前首先要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同学们可以先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利用图书馆、网络或者纪录片等方式去阅读、去观看了解相关非遗项目。也可以请家长带同学们去非遗相关的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参观,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只有你了解了才能去书写。
接下来便是选择主题,从众多甘肃非遗项目中挑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且了解较为深入的非遗项目进行写作。确定了写作方向后,内容角度就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了。关于非遗写作的角度很多,大家可以讲述一次参观的非遗体验,那份震撼与感动;可以记录一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可以描绘一场非遗表演的场景,那份热闹与精彩;甚至写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感人故事,或者描写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比如兰州牛肉面的制作过程等;也可以将自己代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非遗的传人,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果是你将如何继续传承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当然也可以从非遗项目当前的保护现状、传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说起,同时可以谈谈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看法和建议。
关于非遗,同学们可以从多方面去谈,好文章与生活是息息相通的,书写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真诚地讲述出来。愿大家写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非遗故事。
《秋天》 大砂坪小学五年级(3)班 李昊阳
B 美术家:如何用画笔描绘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智慧。对于充满好奇与创造力的同学们来说,如何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非遗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赵子婵与同学们,一同探索画出心中非遗的方法。
同学们在创作前,先挑选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题材尤为重要,例如剪纸、皮影戏、刺绣等,这样能让观赏者一眼识别出所表现的非遗元素。从孩子的视角,选择充满趣味的主题内容,如木偶戏中生动的木偶形象,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激发创作热情。
接下来在绘画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色彩搭配,青少年的世界通常喜欢鲜艳的色彩,在表现非遗绘画时,可以采用鲜明的色彩来突出非遗元素的特色,如刺绣图案可以用丰富而艳丽的色彩来呈现。用传统色彩,参考非遗项目本身的传统色彩搭配,像京剧脸谱中的特定色彩组合,既能体现非遗的传统韵味,又能让少儿了解相关色彩文化。
构图是点睛之笔,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画面不宜过于复杂。以简洁的构图呈现非遗元素,例如在表现舞龙时,重点画出龙的形态即可。
一幅引人入胜的画作吸引人的必然是画中体现出的故事性,构建一个有故事的画面,如描绘制陶的过程,从泥土到成型的陶器,让画面具有连贯性和叙事性。
C 心中的非遗精彩呈现
征集的投稿作品中,同学们的创意精彩频现,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李钟骐同学,将羊皮筏子这一非遗项目描写得有声有色;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四年级(1)班张竞之同学,对兰州鼓乐情有独钟,“那激昂的兰州鼓乐艺术,威风锣鼓,那震撼人心的鼓点,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又像是滚滚雷声在天地间炸响。鼓手们身姿矫健,手臂有力地挥舞着鼓槌,每一次敲击都是力量的释放……”马悦馨同学更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皮影戏角色,那一招一式仿似就在眼前;王家堡小学的魏渝恒用色彩鲜明的脸谱将京剧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牟家庄小学的翟沐阳将醉关公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笔墨间都是对非遗独特的理解。
《醉关公》 牟家庄小学六(1)班 翟沐阳
本次活动征集的优秀习作,还将获得奔流新闻·甘肃小记者、天津津报小记者、浙江中国蓝小记者、四川达州日报社小记者、乌兰察布融媒小记者、西海都市报西海学生记者六地主流媒体小记者平台颁发的证书,并有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与各地小记者面对面交流。
习作、绘画、手工作品征集仍在进行中,同学们,快来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在这里,展现心中最美的那项非遗技艺吧。
投稿须知
作品征集时间:即日起至10月10日
征集作品主题及类别:以“寻陇上非遗”为主题,通过个人才艺展示(绘画、写作、手工),来展现自己眼中的最美非遗项目,所选非遗项目以突出甘肃本土元素为主。
投稿方式:线上征集,投稿邮箱为48041905@qq.com
投稿标题格式:寻陇上非遗+姓名+作品类别,咨询电话0931-8158111。
征集要求:参与者年龄为6-18岁,个人投稿、集体投稿均可。
投稿作品应为原创,内容积极向上,可反映各中小学校“非遗进校园”“非遗社团”成果,展现形式鼓励个性创新,风格不限。
活动展示:作品征集期间,奔流新闻将开通活动专题,兰州晨报推出“奔流少年”专版,对投稿作品择优专题发布。
作品评选:活动组委会经初选、复选,并邀请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少工委办公室、兰州市美术家协会的知名作家、美术家,与奔流新闻资深记者共同参与终选。终选作品将有机会参与线下非遗优秀作品成果展,以绘画、手工作品为主,参与作品展的小作者将有幸获得美术家协会专家现场指导,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获奖证书。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