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陈佳骏 吕奕骅:美国政党政治藉大选加速重组

全文3010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于8月19日至22日在芝加哥举行,副总统哈里斯正式接受2024年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02然而,哈里斯继续小幅领先,与特朗普的选战依旧难分伯仲。

03民主党试图扭转自身形象,通过此次全代会对各项议题逐一进行重新校准。

04政党政治正在发生新的重组,预示着两党政治的新一轮重组拉开帷幕。

05由于双方都谈不上胜券在握,两党总统候选人在争议问题上“双向奔赴”,争夺关键选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

8月19日至22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NC)在芝加哥市举行。大会通过华丽的布景营造出喧腾团结的气氛,拜登、克林顿、奥巴马三任总统夫妇和杰克·肯尼迪·施洛斯伯格、杰森·卡特两位总统之孙以及多名民主党甚至共和党政客相继登台演讲。在最后一天的最后环节,副总统哈里斯在万众欢呼中上场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正式接受2024年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美国主流舆论认为,这次大会一扫一个月前民主党“临阵换帅”带来的阴霾,至少在表面上开得“很成功”。

7月底哈里斯从拜登手中接过竞选接力棒后没多久,就代表本党实现了民调基本支持率对特朗普的反超,在大会举办期间更是疯狂筹款,刮起了“哈里斯旋风”。然而,“会后弹升”现象(指在两党全代会完成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后的几天内,本党候选人民调支持率会显著上升)并未如期而至,哈里斯继续小幅领先,其与特朗普的选战依旧难分伯仲。本文所关注的,是本次民主党全代会及其前后一系列动向所反映的深刻政治变革趋势。


图片

2024年8月22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举行最后一天会议,副总统哈里斯发表演讲正式接受该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民主党试图扭转自身形象

美国民主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所谓“品牌”问题,即,大多数选民认为民主党过于说教、极端,且“不爱国”。近年,民主党为了吸引年轻和少数族裔选民加紧宣扬所谓“进步议程”,最近又发生了由巴以冲突引发的校园和街头反犹抗议,其在选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加剧。尽管民主党在2018年以来的历次中期选举、大选和地方选举中都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但大部分观点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选民反感特朗普,以及共和党在某些特定领域表现得更为极端,而不是由于民主党本身做得有多么好。

民主党意识到扭转自己在选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对此次大选至为关键,刻不容缓,所以希望通过此次全代会来对各项议题逐一进行重新校准,以重塑该党形象。比如,针对民主党被长期诟病的对犯罪分子态度软弱问题,新出台的党纲明确提出要“增加巡逻警力”,而四年前的党纲则宣称“彻底改革刑事司法体系”,因为“警察暴行是国家灵魂的污点”。哈里斯在接受提名的演讲中也反复提及自己担任检察官的经历。再比如,为洗刷“国家安全政策软弱”和“忌惮使用军事手段”的指责,哈里斯宣称自己的政府“将毫不犹豫地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来捍卫我们的军队和利益”。

过去多年来,美国国内舆论经常指责民主党执迷于渲染“国家缺陷”,将美国描述为“少数族裔和工人阶级受系统性压迫的种族主义国家”,民主党左翼基本盘甚至被认为是“反美”的。7月“舆观”民调(YouGov)显示,只有19%的美国人认为民主党“爱国”。此次民主党全代会特别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精心设计,全场用红蓝白的美国国旗色加以布置,与会者高举“USA”(美国)标语牌和星条旗。当哈里斯走上舞台,台下人群没有高呼“卡马拉”或其他口号,而是长时间狂呼“USA!USA!”,所有演讲者发表讲话时的台下反应也是如此。前副总统奎尔的幕僚长克里斯托对哈里斯的演讲做了统计,发现她34次提到“美国”和“美国人”,20次提到“国家”。联想到共和党一直用国旗色包装自己,并且在国防和法律秩序问题上展示强硬,以至于民主党全代会现场看起来恍如一场共和党大会。对此,美国专栏作家迈克尔·汤马斯基评论说,民主党想要“用魔法击败魔法”。


图片


政党政治正在发生新的重组

民主党重塑自身形象努力的背后,预示着两党政治的新一轮重组拉开帷幕。在过去八年的“特朗普民粹主义运动”中,共和党进行了内部“清扫”,“里根式”保守派的势力大受削弱,他们当中一些人如今选择走入民主党的“大帐篷”里。前共和党联邦众议员亚当·金辛格,此次直接站到民主党全代会舞台上为哈里斯背书。前副总统切尼的家族也几乎可以肯定将支持哈里斯。在“里根式”保守派的影响下,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鹰派”,哈里斯承诺“确保美国始终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致命的战斗力量”,并且明言坚定支持以色列对抗伊朗、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以至于美国保守派政治作家马特·刘易斯辛辣地评论称,民主党已经变成“里根党”。

特朗普主导的共和党在对“里根式”保守派进行“清扫”的同时,努力吸引新类型的选民。8月底,特朗普宣布任命本次大选独立候选人小罗伯特·肯尼迪(肯尼迪总统之孙,疫苗怀疑论者,反对加工食品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前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图尔西·加巴德(反战活动人士)担任其过渡团队的名誉联席主席,从而向“伯尼-特朗普选民”抛出眉眼,大挖民主党墙脚。肯尼迪同时宣布自己停止竞选活动,全力背书特朗普。

在2016年大选中,一群民粹主义者在民主党初选中把票投给“进步主义之父”伯尼·桑德斯,然后在大选决选中选择支持特朗普。此后的研究表明,12%的桑德斯拥趸转投特朗普,其中许多人生活在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州等关键摇摆州。这些选民在许多问题上所持核心立场如今正是肯尼迪、加巴德二人的政治光谱,比如怀疑现行制度、反感大型企业、反对对外军事干预、不信任“建制派”,等等。这些选民近年通常从一些非主流渠道获取新闻,比如喜剧演员乔·罗根、西奥·冯的播客,以至于拥有“冯-罗根民主党人”这一别称。特朗普8月21日通过西奥·冯的播客与选民互动,据称10月底还将给罗根的播客捧场,显然是要深度接触聚拢在他们周围的选民。如果特朗普能成功吸引这类选民,不仅将提高其胜选概率,还可能打造一个“团结”两党反建制分子的全新的民粹主义共和党。

法国哲学家让-皮埃尔·费伊曾提出著名的“马蹄铁理论”,认为西方政治中的极左和极右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两个极端,反而像马蹄铁的两端一样有很多相似之处。特朗普试图做的正是将这“相似的两端”统合起来,民主党则想通过与“里根式”保守派结盟,吸引马蹄铁底部的中间派。

特朗普也在寻求“精英保守派”政敌的助攻,比如邀请初选对手、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尼基·黑利为其助选,佐治亚州长布莱恩·肯普最近则为特朗普举办了筹款活动。要知道,“精英保守派”与极左派同时聚合在共和党的“大帐篷”之下,是难得一见的“异象”,只要“后特朗普时期”的共和党不回归“精英保守派”的领导,这一“异象”就将持续一段时间。

图片


两党政策的“双向奔赴”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两位“主角”越来越多地在政策领域扮演着对方的角色。民主党一边,哈里斯在多个议题上走向自由主义立场的对立面,包括支持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反对全民医保,以及承诺斥资修建边境墙等。共和党一边,特朗普转而支持堕胎,还提出全民免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左翼主张。在美国政党极化现象异常剧烈的年代,两党总统候选人如此迅速地在争议问题上“双向奔赴”,令人瞠目。

这其中有两大原因。一是争夺关键选民。截至9月1日,哈里斯在“真清晰政治”(RCP)民调中只领先特朗普1.8个百分点,这还是在经历“哈里斯旋风”后,两人尚未进行面对面辩论、哈里斯也尚未在其竞选网站发布具体政策的情况下。由于双方都谈不上胜券在握,也就必然要投入巨大精力拉拢作为“少数派”存在的关键选民。哈里斯认为的关键选民是中间派,特朗普认为的关键选民是沉默的极左派,双方都在开展“说服式选举”,政策上便趋于一致。

二是双方都认为氛围胜过政策。过去几年,两党选民听信了太多“末日”论调——民主党称特朗普将“颠覆民主”,特朗普称民主党“计划毁灭美国”,以至于双方都认为今年大选是攸关美国生死存亡的“高风险选举”。在此氛围下,双方很多选民也都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政策并不是最主要的,不让坏人掌权才最重要。这也在客观上让双方选民为了推动本党取胜,赋予各自候选人在关键政策立场上“走向对方”的许可。特朗普与哈里斯充分利用这种氛围,都宣称自己是“变革型候选人”,有意引导选民关注氛围而非政策,形成有利于自己的选举偏好。

从现在起到11月选举日,人们更可能看到的是候选人之间围绕受欢迎的福利国家计划展开“竞价”,而不是就截然不同的政策愿景展开一场意识形态辩论,因为后者可能破坏两人各自的“氛围”策略,冲抵所谓“变革型候选人”的吸引力。总之,2024年大选是近些年最有看点的一场美国选举,政治动荡和不安也将随之不断扩展和加剧。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助理)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