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号到AS700 对天空的探索永无止境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由其设计制造的首架飞机‘冯如1号’试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

图片


在清末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无数像冯如一样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航空救国之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翻开泛黄的资料,去探寻那一个个曾经因梦想而鲜活的人物。





与今天被划为“特种飞行器”的“冷门地位”不同,在中国航空先驱争先探索空天的年代,热气球、飞艇才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图片


中国与热气球可谓良缘早结。1783年,法国的孟格菲兄弟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热气球载人飞行。1793年,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据说就带来了热气球。热气球在当时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无用之物。它真正被中国人重视起来,是将近100年后的事情了。


图片


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的数学教习华蘅芳同孙筱槎等人放飞了自己设计的气球,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清末著名刊物《点石斋画报》曾对此进行报道,称气球“于八月间制成”,试飞当天,“丁禹廷军门(丁汝昌)、刘子香镇军(刘步蟾)登入篮舆饬令启机上驶”。此后每年秋季,天津武备学堂都要“演放气球”,李鸿章汇报的经费使用中也有了“操球镪水”一项。


图片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骨干薛福成在1890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时,见识到了前沿的航空技术。他敏锐地发现,欧洲对气球的研制,是为了“以备军营之用”。此后两三年间,薛福成一再在呈送总理衙门的日记中,记录气球及飞艇的研究进展,示警之余,也希望中国能够迎头赶上。


图片


与薛福成同时期的驻美公使崔国因,更是在听闻德军用气球侦探俄军,俄军无可奈何的事情后,做出了对未来战争形式的“神预言”,称防御敌军气球要以“气球御之”,还称“过此以往,将有以气球合战者”。


然而,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出了航空器的重要性,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却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1895年,丁汝昌兵败之际服毒自尽,刘步蟾舰沉之后自杀殉国。1900年,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战斗中,近百名天津武备学堂学员与学校共存亡,力战殉国。


中国人对航空的探索才刚刚振翅,便遇到了挫折。然而,飞翔的理想一旦出现,就再难有人阻止梦的翅膀。


图片


谢缵泰,出生于悉尼,16岁移居香港。他的父亲谢日昌是太平天国旧将,也是洪门天地会的长老、三合会元老。受父亲影响,1895年,谢缵泰便加入革命团体“兴中会”担任骨干。他最为国人熟悉的作品,是时常被历史课本引用的《时局图》。然而,他还有一件鲜有人知的作品,那便是中国人的第一架飞艇——“中国”号。


作为一名务实的革命者,谢缵泰深知航空器的重要性,于是投身到飞艇的设计研究中。从1894年到1899年,历时5年,终于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该艇采用铝为主要材料,在气囊之下悬有艇身。由船首、船尾和轮面3个用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推进,体现了回旋运动的升降原理,解决了当时飞艇的航空技术问题。遗憾的是,由于经费紧张,谢缵泰没能亲手造出“中国”号飞艇。


他的同乡余焜和则要比他幸运得多。作为旅美华侨,眼界开阔的余焜和认为“世界机器之大用,可为国家富强之用者莫如飞船”,于是投身于飞艇的研制中。但清政府却拒绝授予余焜和在中国生产飞艇的专利权。无奈之下,余焜和只得自筹资金造飞艇。1910年,余焜和成功制造并试飞了一艘飞艇。该艇长约3.7米,宽约1.7米,上悬一只绸布氢气球,外涂黑漆。巧的是,就在同一年,《小说月报》也刊登了谢缵泰设计的“中国”号飞艇图片,为爱国华侨的航空探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尽管在清王朝统治与压迫下,思想先进的文人志士也没有放弃对航空的探索。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率先从日本购进两个“山田”式侦察气球。该型气球为椭圆形,直径约3米,高10余米,以缆绳固定在绞盘上,由士兵摇动升降,气球下悬吊篮,人在吊篮中可进行侦察瞭望,并可利用旗语或吊篮中的电话和地面联系。1908年1月2日,湖北陆军第8镇气球队成立,工兵营营长王永泉兼队长,装备1具“山田”式气球。同年5、6月,江苏陆军第9镇气球队、直隶陆军第4镇气球队陆续成立,各有1具“山田”式气球。1908年10月,清军气球部队参加了“太湖秋操”演习。


图片


敢于触摸蓝天的人,最有勇气改变世界。谢缵泰曾多次参加反抗清王朝的起义活动,湖北陆军第8镇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而中国首架飞机设计者冯如,更是受到孙中山的赞扬,并在辛亥革命时参加了革命军,被委任为飞行队长……无数的航空先驱用鲜血与生命,将中国的航空事业与“救亡图存”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图片


光阴如梭百余年。115年后的2024年9月14日,我国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祥云”AS700在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正式交付客户。如果谢缵泰等航空先驱泉下有知,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如今,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飞艇,终于可以自由地徜徉在和平秀丽的山水之间,载着人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向勇于冲破时代枷锁

大胆探索航空奥秘的

航空先驱

致敬!


图片

文字/王静宇 

责编/谢志杰 主编/肖瑶

统筹/张可 监制/程晓敏

来源/中国航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