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神》合作过的非遗传承人如何把“好手艺”做成年产值10亿大产业

图片

摩挲掌中,万千世界尽在眼里,画到微妙极致处,目力有所不达,遂凭出神入化的艺术感觉妙手触绘而成。9月21日,“守正创新·薪火相传——衡水内画创新创意成果交流展”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拉开帷幕。

内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素有“中华一绝”“掌中书画”“鬼斧神工的艺术”之美誉。内画是由特制的变形细笔,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内反向书法和绘画的特种工艺。20世纪60年代末,返回老家河北衡水阜城县的王习三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将国画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水彩作画局限,逐渐形成衡水内画立意深邃、构图严谨、书画并茂、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2006年6月,衡水内画登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内画创作

此次展览现场既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付国顺、黄三的力作,也有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卢建广、张兴杰、王又三、王海丽、孙洪林、金一鸣等创作的代表当代内画创作风貌的艺术精品,还有正值艺术创作盛年的衡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杜清涛、李如琛、李翠玲及衡水青年内画名家齐衡跃、田金花、张涵等的作品。

图片展览作品

展览策展人王自勇,艺名王又三,在父亲王习三的影响下,不断精进内画技艺的同时,先后创办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首创非遗保护传承的“博物馆模式”——以展览和销售“养”博物馆,提升内画作品的艺术品位和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市场需求,把“好手艺”变成“金饭碗”。王自勇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特征深度融合,才能活跃在日常生活中。衡水内画以“非遗+”的创新实践,展示非遗在当下的发展前景,有助于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

图片王自勇

眼下,非遗文创产品正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内涵,成为激活文旅大市场的新的流量密码。王自勇表示,打造非遗文创产品,要掌握和遵循“技进乎道”的创作路径与法则。“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衡水内画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了内画水晶球、内画屏风、内画花瓶、内画水杯、内画茶壶等50多个品种新产品,进一步丰富内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市场应用。如今,衡水内画拥有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1名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队伍人才济济,产业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约10亿元。

图片内画屏风

王自勇不仅探索内画技艺创新,还不断思考如何增强内画的生命力,让内画不再局限于鼻烟壶上,通过“艺术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实现非遗“破圈”。去年,他参与上海出品游戏《原神》推出的非遗传承项目《流光拾遗之旅》,创作一系列还原《原神》璃月地区场景的内画作品。古老非遗与网络游戏碰撞,让青年群体有更多机会了解并爱上衡水内画。

图片用内画表现《原神》游戏场景

此次活动由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主办,上海书城、上海挹露轩艺术馆、上海市黄浦传统工艺研究会、衡水市冀派内画协会承办。上海、河北两方联手,选择在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上海书城举办这一展览,希望通过国家级非遗衡水内画的全方位呈现,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深入百姓生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