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商隐和桂林山水相遇……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一生漂泊寂寞,沉沦困顿,却写下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千古名句。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朝廷刮起了一场牛李党争风暴,将诗人李商隐从帝都长安刮到了偏僻的岭南桂州——李商隐应时为桂管观察使的郑亚邀请,担任幕僚,因而到桂。

图片

《历代名臣像解》李商隐像


桂林,古称桂州、静江、始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图片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的山水风光。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桂林群山蜿蜒,峰峦奇秀,新奇的风物为李商隐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灵感。李商隐在桂虽只一年,但诗作甚多,被认为是其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可以说,桂幕时期是李商隐诗文创作的丰收时期,特别是他那些描写南国风情的诗篇,为一方山水的广西留下了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山水民俗画卷。

图片

桂林秀美风光。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其中,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2%。数不尽、点不清的山峰将广西内部分割、撕扯,平整的土地隐藏在群峰之下。桂林城地狭小,山势呈压迫之感与瞬间轰然塌下的险峻之感。李商隐初至桂林,也被这岩峰挺拔、群山并立所震撼。欣赏桂林美景之余,更是借景抒情,于是,“城窄山将压”有感而发。

图片

桂林“山外有山、层峦叠嶂”。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初夏时节,一场细雨后夕阳斜照,李商隐看到清和宜人的小城里,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着晚晴的余晖,由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写下了这首后人击节传诵的五律。

初夏多雨,岭南犹然。一方面,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充沛。另一方面,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地形复杂多变,山地、丘陵、平地交错分布,使气流在运动中受到阻碍,进而抬升运动,引发大量降水。

图片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小岩底梯田景观。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桂林初夏,久雨过后终见晴朗,万物明净清新,生意盎然。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而平添生意。雨后初晴的夕阳煦煦射入窗棂,这一脉斜晖,给人带来欣慰喜悦之感,豁然开朗。

图片

傍晚时刻,两江四湖景区的日月双塔。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昭州》

桂水春犹早,昭川日正西。
虎当官道斗,猿上驿楼啼。
绳烂金沙井,松干乳洞梯。
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

图片

《昭州》石刻图。图片来源:平乐县融媒体中心


李商隐在《昭州》这首诗里描写的是1100多年前昭州(今平乐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状态以及民风民俗,给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个人口来源复杂,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广西方言种类可谓相当丰富。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乡音。当然,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各地方言有时也会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广西平乐县的平乐方言即深受多种方言影响。据张炳强主编《平乐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六编《社会》第三节《语言》普查纪录,平乐话,汉语,占84.6%;壮语,占5%;瑶语,占10.4%。都是这些语言的地域性变体。

图片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瑶族同胞欢庆传统“晒衣节”。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如此复杂的民族语言,尤其是更为纷杂的多种次方言系统,在推广普通话运动几十年之后,连平乐人彼此之间都无法用各自的语言交流,也难怪诗人李商隐要说“乡音殊可骇”了。

《江村题壁》

沙岸竹森森,维艄听越禽。
数家同老寿,一径自阴深。
喜客尝留橘,应官说采金。
倾壶真得地,爱日静霜砧。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广西百姓,保持着纯朴的乡土气息与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每逢客人造访,百姓都热情相呼,奉上独具风味的传统佳肴,分享亲自种植的新鲜果蔬。诗人李商隐乘舟沿江顺流而下,从桂林前往昭州。行舟途中,于翠竹夹岸处,但见一小村庄。李商隐登岸造访,主人热情相迎,捧出新鲜蜜橘邀其一同品尝。清秀绮丽的江村,好客古朴的民风,令诗人对广西的田园生活更是留恋向往,于是与主人推杯论盏,以度美好时光。

图片

游漓江。图片来源: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透过李商隐细腻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群山蜿蜒,峰峦奇秀,江水澄澈见底。初夏久雨,群山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晚晴,万物苍翠欲滴,一切生意盎然;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百姓的淳朴善良、热情相待,以及独具魅力的乡音萦绕耳边。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山水描摹,被热情充盈,被民风包裹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