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手法“复活”六座西域古城 邱华栋《空城纪》引发业内热议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很多人喜欢到大西北旅行,对西域历史、考古也非常感兴趣。不管是纪录片《河西走廊》还是电影《敦煌》,都在网上有很高的点击率。踏上旅途之前,看一本关乎西域历史的小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4年8月,邱华栋积三十年文学积累之功所写的长篇小说《空城纪》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其中《敦煌七窟》一章,曾在《十月》杂志首发,收到热烈反响。龟兹、高昌、尼雅、敦煌……六座西域古城在故事中复活,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人物从魏晋汉唐史书,从壁画雕塑中走出,他们有了市声人烟,有了冷暖表情,他们的生命被瞬间照亮。文学的书写魅力在于,让人似乎能听到历史深处那些脆薄的窸窣的声音……

近日,作为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空间·历史·复活的人——邱华栋《空城纪》作品研讨会”在十月文学院举办。在《十月》执行主编、《北京文艺评论》主编季亚娅的主持下,阎晶明、陈晓明、张清华、贺绍俊、梁鸿鹰、孙家洲等20余位评论家,对邱华栋的《空城纪》 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不少评论家对这部小说中巨量的历史知识,广阔而灵动的诗意气息,叙述的难度等方面表示肯定和赞许。

图片《空城纪》

邱华栋是一个文学多面手。他曾经是文学少年,出道较早,涉猎极广,如今依然勤奋写作、多向开掘。除了写小说,他还常年写诗,做诗歌批评,写非虚构。这次浓墨重彩以虚构的艺术写西域古城,称得上是他本人多年艺术能量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邱华栋从始至终饱满的热情”,并提出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一是“面对贯穿西域史的战火与征伐,我们今天是否能够超越‘中华正统’的叙事来重新书写西域史”,他认为邱华栋凭借自身深厚的积淀以及对西域的理解与热爱,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其二是《空城纪》对废墟的书写引人深思:“关注人类文明的遗址化,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明的珍惜。”

《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则联想到近年来火热的游戏《黑神话:悟空》、散文及影视作品《我的阿勒泰》以及刀郎音乐等文化现象,指出西部一直是中国文艺中的重要部分,《空城纪》对龟兹、高昌等地区的书写“复活了历史,也用文学的方式重建了中原与边地的联系。”他还指出,《空城纪》的另一个特色是,“与以往很多长篇小说以农耕文明的建构方式为经纬不同,它专注于描写战争、行旅等,用一种历史百科式的写作开阔了视野。”

图片邱华栋

邱华栋出生在新疆,在天山脚下的一座小城长大。有一次,他到吉木萨尔县一座古城废墟,听当地朋友说,“这就是唐代的北庭都护府遗址。”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在他内心响亮如鼓。在那些残垣断壁中,他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看着夕阳斜下,看着成群的野鸽子腾空而起,看着拉长的身影引来了大戈壁的阵阵小旋风。“出了废墟,我的脚下是芨芨草,是骆驼刺。暮色降临,北风卷地,那些蓬勃生长的红柳丛逐渐幻化成守卫军镇的唐代士兵,发出盛世边陲的呼啸。”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空城纪》的创作灵感火花来源。

(图片由《十月》杂志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