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这样的茂名你爱了吗?🥰

图片
道路干净通畅,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房屋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意之间,庭院花香四溢,碧绿湖水倒映蓝天白云,村民屋前乘凉惬意自在,文化活动丰富多姿,一幅景新、村美、人和的美丽图景跃然于眼前。这是属于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的靓丽风景,也是我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部署要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乡村治理,增强文化供给,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图片


图片

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的靓丽风景。


以『美』下笔

塑形描绘高颜值乡村图景



走进信宜市贵子镇秋风根村,这里是以古梯田出名的“网红村”,村内硬底化道路平坦整洁,民房外立面统一黄墙黑檐的古朴样式,升级后的村小学平整靓丽,村内污水处理设施、卫生站一应俱全,灌溉沟渠纵横交错掩映在水稻梯田,田园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相融。“我们村的建设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住得舒心,游客玩得也开心。”秋风根村村民由衷说道。
  

图片

秋风根村的乡村风貌焕然一新。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近年来,秋风根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工作,完成村内碧道、梯田步道等建设,个性化打造水稻梯田田园风光,让乡村人居环境增颜提质。
 

图片

全新改造后的秋风根小学靓丽整洁。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秋风根村的美丽蜕变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坚持风貌塑形,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抓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垃圾、污水、道路、水利设施等民生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目前,全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2.43%,建有农村公厕2693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7.18%,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同时,因地制宜“一村一景”打造独特的乡韵美景,现已累计建成1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风貌带),覆盖21个镇街、107个行政村,惠及村民近80万人。



视线移至电白区沙琅镇琅西村,整齐划一小洋楼,每户院子摆放着各色鲜花,村旁、水旁、广场边等地树木郁郁葱葱,村中的“幸福树”上挂着写了村民家中喜事的牌子……一场以“绿色庭院”为起点的绿色革命正悄然提升村庄的颜值,塑造宜人乡居环境。


图片琅西村喜事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图片

琅西村绿美小庭院。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图片

琅西村的茶餐厅绿美庭院。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琅西村的模样是我市众多村庄的缩影,也是我市以“绿美”描色乡村图景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广泛发动村民在“四旁”“五边”植树增绿,在房前屋后边角地、闲置地建设生态“四小园”,累计打造“四小园”13万多个,就2024年以来已种植树苗79万多株,创建“美丽庭院”1.6万多户。因地制宜开展“五个一”村庄绿化活动,种植“桑梓林”199个、打造公共休闲绿地478处、建设绿化景观路824条、培育庭院绿化示范点3908个、培育景观生态林136个,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绿美乡村。



图片

村民在绿美庭院喝茶聊天。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同时,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了一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点带面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带动全域村居环境美丽“蝶变”。


以『和』勾勒

凝神绘就幸福生活多彩画卷



“美”是和谐乡村的形

“和”则是美丽乡村的魂

强调的是文明乡风、精神风貌

🍀🌳🌴🌱🌿🌸🌼💫


“我经常参加村容村貌维护工作,100分的积分换了一桶花生油。”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梁姨拎着在村里“积分超市”兑换到的东西笑嘻嘻地说道。梁姨口中的“积分超市”,是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大抓手。


图片

化州市新塘镇建立“积分超市”制度,让广大村民切实成为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我市深化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做法,运用“粤治美”小程序实现数字化治理,扩面提质,推动其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深度结合,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打造凝神铸魂。截至7月底,全市推广“积分制”村庄1225条,占72.31%、推广“清单制”村庄1591条,占93.9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积分制”占比50%、“清单制”占比70%的考核指标任务,全市推广应用“粤治美”平台的村庄1710条,其中五星级村庄169条,均居全省首位。
  

我市还持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入茂名本土“好心文化”,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11个、实践站1899个,建成“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200多个。深挖本地本土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底蕴,培育“微动力源”,全市共有农业特产356个,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59项。有效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全市86个建制镇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镇创建标准,累计创建全国文明镇1个、文明村8个,省文明镇1个、文明村7个。


图片山清水秀的新城公园。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夜幕降临,化州文楼那播村的薪火广场上灯光璀璨、人头攒动,欢声笑语,跳广场舞、打篮球、下围棋、散步拉家常,一派祥和的乡村生活景象。“以往大家看看电视就早早睡觉了,文化生活几乎空白,现在,大人小孩都能在广场找到乐趣,一起运动、聊天,邻里感情都亲近了不少。”村民谢永生乐呵呵地说。
  

那播村的火热盛况同样出现在樟岭村、在埠头村、在方旦村、在各个村庄……环境美了,钱袋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同样要跟上来。我市积极打造多样乡村文化空间,整合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加强乡村优质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精气神”。开展“村K”、“墟BA”、“村BA”、广场舞、龙舟锦标赛、贺年舞狮舞龙、自然村民俗社庆典、庙会、“村晚”年例汇演、乡村节日非遗表演等文体活动,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绘成多彩生活画卷,让群众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幸福感倍增。

图片

“悦动新乡村 唱响百千万”2024化州“村K”歌唱大赛在南盛街道星空音乐营地火热唱响。


图片

“村BA”比赛好戏连台,村民的夜生活丰富而健康。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和美乡村入画,风景这边独好

我市乡村建设工作软硬兼抓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人居环境、关注群众需求

塑形铸魂

推进乡村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

推动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势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