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伟教授逝世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9月21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卫生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严文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1日7时2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6岁。
图片
严文伟教授一直深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研究获得国家发明奖等多项殊荣,为我国血液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讣告称,严文伟教授钟爱医学事业。她为人谦逊,医德高尚,淡泊名利,成就卓著,为我国血液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培养了大批血液学骨干人才。先贤虽去,风范永存。严文伟教授的逝世是我国血液学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她。应严文伟教授生前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
据报道,严文伟1928年出生于上海西郊一个工人家庭,14岁参加新四军,小学毕业的她后来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学系,带着优等毕业生的荣誉毕业,留学苏联后分配至血研所(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工作,从住院医师做起,最终成为我国血液学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奠基人之一。1986年,严文伟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开辟了我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领域,为无数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图片
1946年,18岁的严文伟
由于家庭的贫困,严文伟只读完了小学,这段经历让她特别珍惜学习机会,在战争年代一直自学中学知识,经过预科学习考核后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学系。大学期间她更加孜孜不倦,骨子里的认真仔细和倔强的个性,让高小文化水平的她最终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完成学业。毕业工作后被国家选派赴苏联留学,取得副博士学位。
1959年学成归国后,严文伟被分配到血研所,一直在血液内科白血病组忙碌工作,并自学英语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进展。参与了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即AML-M2b)研究,在杨天楹主持下,从中药“当归芦荟丸”中发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青黛(即新药靛玉红的前身)。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面对着身受病痛折磨、生存无望的患者,严文伟决定从零开始,探索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彼时,血研所刚从四川迁回天津不久,百废待兴,连开展日常治疗的病房都只能向其他医院暂借。在这种情况下,严文伟大胆的想法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血研所简陋的院子里,搭建起几间平房做成了百级层流病房(移植仓)。医院人手不足,严文伟就带了两名年轻的住院医师轮流倒班,实行24小时值守;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就参照国外文献,尽最大能力实现移植条件,治疗方案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移植仓旁边的小屋子里,严文伟摆了一张行军床,从此吃住都在病房,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严文伟回忆,当时睡的行军床有个裂口,有时觉睡到一半就跌到地上,起来缝缝补补她就继续睡。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严文伟带领团队成功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时年58岁的严文伟,以她远超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以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为积累,完成了这一简陋平房中的移植奇迹。此后渐成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并成为院所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等技术之基础。其率领的团队还通过成立全国协作组、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技术推广学习班以及到各兄弟单位具体临床指导和教学,为推广、推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面对着这样的成绩,严文伟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是国家给了她学习的机会,她只是多付出了一些努力和认真而已。在她眼中,做好一名合格的医师很简单,无非两点:认真负责以及不断学习进取。多年过去,当年严文伟门下的研究生们大多已成长为业界的知名专家,在各自的岗位上拯救着无数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影响着、感动着更年轻一代的医师们。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