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以《“总书记就好像一个长辈在问我,还这么专业”》为题,刊发了由央视记者和常德广播电视台记者吉喆联合采拍的节目《时政长镜头丨天下之本 务莫大焉》,具体内容一起来看↓金秋九月,湖南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的稻田绿意盎然,万亩晚稻等待着下一轮的增产丰收。田埂上,36岁的种粮大户戴宏正在用今年新购置的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戴宏算了这样一笔账,原来请人工的话,一个人工每天只能作业20亩。“现在用我的无人机,我整个的种植面积大概500亩,我一天能够作业完”。戴宏所在的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连同周边乡村1.1万亩水田,近年来建成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2024年3月19日,春分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考察,走进水稻田边,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
回想起那天,戴宏印象深刻,“总书记对我们农村的农谚、农时都非常清楚,关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看得非常仔细。”种粮大户陈帅宇被总书记问起:选的是不是良种,生育期有多长?是什么方式去把它插下去?油菜是不是作为肥料?总书记还询问了粮食的价格、质量、产量。“就好像一个长辈在问我,然后还这么专业。”离开稻田,总书记又到种粮大户戴宏家中,察看农机具和春耕物资准备。戴宏回忆说:“总书记走过去就看稻种,看得非常仔细,看它的产地,看它的审定编号。他说这个稻种是不是优质的稻种,然后我就回答说是的,这个是我们非常优质的稻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对总书记开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方,种粮大户和新农人们,有着切身的体会。陈帅宇表示,肯定是要选择优良品种,要有科学的办法去种田,使用现代的机械化。“把这几件事情做好了,我相信未来的不管是产量、质量、价格、效率,都能有效提升。”关于科学高效种田,戴宏说:“现在我们讲究如何科学高效去种田,如何科学高效地去减少劳动力,实际上减少劳动力也是增加我们的收入。而且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上旱能浇涝能排,我觉得现在种500亩田也非常轻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的主要农区。纵横阡陌间,看作物长势、观稻粒成色,牵挂“中国饭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从黄土地一路走来,总书记对“三农”问题有着深入而独到的思考。对于当年乡亲们憧憬的“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的愿望,总书记曾断言:“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此次考察,总书记的话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他说,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戴宏讲起他从事农业的这十年,“从我一开始接触农业,从事了十年,从事农业种植就有补贴,买农机也有补贴,都是大力支持我们农业发展,这种农业的种植政策各个方方面面都是越来越好”。陈帅宇也感慨农业是片广阔的天地,“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应该回来”,他未来愿望就是种好粮、产好粮、卖好粮。“总书记说过,我们种粮也要能致富。这句话正在完成而且越来越好,去奔赴这样一个场景。”
来源|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