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致力于中德医学合作和人文交流,传承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
02托马斯·拉贝与中国的顶尖医学机构保持紧密合作,推进中德两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03他参与撰写的学术著作成为中国妇产科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推动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的建立。
04此外,托马斯·拉贝亲眼见证了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05最后,托马斯·拉贝寄语年轻一代:“受我祖父约翰·拉贝的精神感召,我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情感,我与后代将继续架起并且不断加固这座友谊和人道主义之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托马斯·拉贝向记者展示祖父相关书籍
1937年12月,日军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中国人惨遭杀戮。在那至暗时刻,德国人约翰·拉贝奋力保护中国人,并写下《拉贝日记》,向国际社会揭露真相。
△不同语种的《拉贝日记》和与约翰·拉贝相关的书籍
约翰·拉贝先生的嫡孙、73岁的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一直致力于中德医学合作和人文交流,将这份中国情传递到现在,继续书写着家族四代人跨越百余年的中国情缘。
△书中标记的南京安全区
约翰·拉贝:守护中国人民是我的责任
约翰·拉贝,这位被称作“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的德国人,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竭尽全力保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尽管身处异国,但他凭借非凡的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约翰·拉贝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象征着在黑暗时刻的人性光辉。
传承人道主义精神 续写中德友谊篇章
△托马斯·拉贝代其祖父获颁的各项荣誉
每当提及祖父的事迹,托马斯·拉贝总是感慨良多,他说这段历史不仅是家族的骄傲,更是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传承,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他树立了榜样。
△托马斯·拉贝2015年获得“南京荣誉市民”称号
在位于海德堡的居所旁,托马斯·拉贝与夫人成立了第一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6所,其中两座在中国,分别位于北京和南京。托马斯·拉贝每年都会到各个交流中心做专题讲座,以期弘扬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中国人民的情谊。
△托马斯·拉贝向记者展示聘书及其他中国相关资料
生命大爱构筑德中现代医学合作之桥
2018年,托马斯·拉贝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一殊荣不仅是为了表彰他整理、保存约翰·拉贝的遗留手稿,并多次向中方捐赠其祖父的日记原稿,为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是为了肯定他在推动德中生殖医学协同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
△托马斯·拉贝参与编著的学术著作
作为妇产科医生的托马斯·拉贝一直与中国的顶尖医学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为推进中德两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在生殖医学领域,托马斯·拉贝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阮祥燕教授团队共同创立了包括国际生殖保护中心、中德妇产科学会、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合作项目,还推动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的建立。他参与撰写的学术著作,也成为中国妇产科学领域的重要参考。在他看来,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中德两国的医学发展,就是对祖父最好的纪念。
在与中国的长期交往中,托马斯·拉贝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无论是在现代化医疗设施的建设,还是在医学研究的创新上,中国都已跻身世界前列。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坚信中德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共同进步。
△托马斯·拉贝书写下寄语
采访的最后,托马斯·拉贝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和对年轻一代的寄语:“受我祖父约翰·拉贝的精神感召,我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情感,我与后代将继续架起并且不断加固这座友谊和人道主义之桥。”
监制丨姜秋镝 金京
主编丨梁弢
记者丨阮佳闻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查看原图 5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