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9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抓好祁连山等重点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今年以来,组织开展2024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完成了甘肃祁连山典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状况综合评估,为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成效提供参考。祁连山整改整治及长效监管经验做法被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发布的《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汇编》。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给予了“甘肃省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保护成果,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的充分肯定。
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绿盾”自查发现的1845个生态环境问题,已整改完成1838个,完成率为99.62%。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在祁连山地区进行试用,并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接,力争尽快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定期开展生态状况、重点区域流域、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大评估,建立多层次评估体系。建设了2个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和657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有序推进第五次生态状况变化评估工作。同时,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配合生态环境部完成祁连山山水项目生态环境成效评估,推动“三北”等生态工程建设和保护管理向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态效益转变。
另据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指导约70多个地区(单元)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对获得国家命名地区积极对接省财政厅各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200万元,并纳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加分项。为切实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建设质量,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评估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见习记者 罗月 实习生 陆兴芳
责任编辑: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