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骑手收入大曝光:一线城市月均7354元 “8万研究生送外卖”是假的

全文1813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美团研究院披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一线城市高频骑手月收入可达7354元以上,三线及以下城市可达5556元以上。

02全职骑手占比较低,仅为11%,大部分骑手为低频或业余骑手。

03网传“美团745万有收入骑手中,8万研究生1%,30万本科生4%,总众包骑手5100万”等数据为没有事实依据的谣传。

04美团在全国77个城市特聘了214名骑手成为产品体验官,共提出750多条优化建议,其中410余项已优化并全国上线。

05专家建议规范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用工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陈柯名,陈俊杰

骑手平均月收入可以达到多少?美团平台上的高频骑手数量有多少?骑手的学历分布情况怎么样?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期间,美团CEO王兴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全员信,信中提到,去年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约745万人,获报酬超过800亿元,该数据也引发了业内对于外卖骑手生存情况、收入情况的讨论。

9月19日,美团研究院披露最新数据,对平台上的骑手结构和收入情况进一步说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美团745万有接单收入骑手中,全年接单在260天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1%,大约81.95万人;约48%的有接单收入骑手,全年接单不足30天。

数据同时披露,如果一个骑手全年跑单超过260天,日均接单时长在6小时以上,其收入在当地具有一定竞争力。以2024年6月为例,如果骑手在一线城市跑单,月收入可达7354元以上,如果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月收入可达5556元以上。

而对于网传“美团745万有收入骑手中,8万研究生1%,30万本科生4%,总众包骑手5100万”等数据,美团研究院表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据,需要本人提交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至学信网验真方可确定,目前任何这方面的骑手数据均为没有事实依据的谣传。

图片

高频骑手月收入一览:

一线城市7354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美团骑手包括普通众包、乐跑等类型,前者无跑单天数要求,工作时间更自由,后者有跑单天数要求,平均收入会更高。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6月,在高频骑手中,众包与乐跑骑手在北上广深的收入分别为7354元、11014元,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平均收入分别为5556元、7197元,基本代表了高频骑手收入均值的区间。

根据数据,一天中的外卖高峰时间为11:00—13:00和17:00—20:00之间,有大量兼职骑手,主要利用午晚两个高峰承担配送任务,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高收入。

图片

外卖订单下单时段分布,骑手在高峰期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高收入。(《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前三季度)》)

图片

在美团的业务体系中,外卖骑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其核心本地商业业务中,餐饮外卖、美团闪购等关键业务均离不开外卖骑手的配送服务。根据美团2023年财报数据,2023年美团配送服务收入为821.9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即时配送单量218.93亿单,同比增长23.8%。今年1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外卖员月均收入为6803元,超过蓝领群体的平均值6043元,外卖员、月嫂、货车司机等职业的收入水平位居蓝领前列。

图片

外卖骑手成劳动者过渡就业的选择

艾瑞咨询公布的研究测算显示,2023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约3410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8100亿元,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大,即时配送行业也正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就业者。

记者梳理美团财报发现,2020年—2022年,从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分别是470万人、527万人和624万人,而到2023年,这一数据增至745万人。根据《2023年饿了么骑手权益保障报告》,2023年,饿了么平台活跃骑手超过400万人。

不过从 美团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骑手结构中,超过八成骑手为低频或者业余骑手,真正完全依靠全职从外卖获得稳定收入的还是少数,仅占骑手总数的11%。

对此,美团研究院表示,外卖骑手成为了很多劳动者过渡就业的选择,呈现出过渡性较强的特征,这也与此前社会各界的调研结果相符。此前有学者调查发现,一年内站点骑手的流转率达到七成以上,“一边干外卖一边看看别的机会”成为外卖行业的常态。

图片

美团研究院发言人透露,考虑到骑手的高流动性特征和复杂工作环境,美团在全国77个城市共特聘了214名骑手成为美团产品体验官,目前,这些骑手提出750多条优化建议,410余项已优化并全国上线,80多项正在优化升级中。

一直以来,作为一种新的灵活就业形势,外卖配送员的权益保障和收入问题都引发社会关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永坡曾公开表示,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经济活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从吸纳就业方面看,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8400万人,已占职工总数的21%。

不过他也提到,新就业形态发展还面临一些亟须规范的问题。例如,用工链条长、实际用工主体认定难、劳动者在出现用工纠纷后维权难。同时,用工主体模糊也增加了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现存社会保障体系的难度。

对此,田永坡提出包括规范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用工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技能培训等建议。

记者|赵雯琪  

编辑|陈柯名 陈俊杰 杜恒峰校对|段炼

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