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是上海自贸区成长记

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挂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国务院也出台系列举措,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这里是上海最大的水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它所在的企业每年光是从南美洲就要进口将近一万个集装箱。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车门一打开,在这很多很多很多的箱子里,装的是很多很多很多的香蕉。这是香甜的集装箱,要让这种香甜在远行万里过后依然保持新鲜,需要一种国际贸易的全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上海自贸区已经非常成熟。
图片
佳农集团物流中心总监 蒋建立:之前外资船舶不允许在中国进行沿海捎带,所以我们南美的香蕉到达上海港之后,需要经过韩国釜山港再转小船到达北方三港;自贸区现在允许外资船可以沿海捎带,那么从南美过来的香蕉就可以直接在洋山转船到北方三港,这样可以降低一到两周的航程时间,极大降低企业成本。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如今,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经超过4900万标准箱,也就意味着平均每秒钟就有1.5个标准箱完成作业,如此之多的船舶以及货物申报,要如何处理才能确保井然有序?
图片
这是十多年前的海关报关大厅,当时的方法是,企业把申请材料用一个个塑料筐装好、先到先批。现在,“筐”打破了,“窗”打开了。
图片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张杰: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实现了把22个监管部门像海关、海事各个部门链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来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一窗式登录、一站式服务,7x24小时的实时自动化申报。
图片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货物申报时间从1天缩减到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由2天变为2小时;如今已经支撑起全国超过1/4进出口贸易量。这让出口变得容易,也让“全球好物”更快来到我们身边。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西班牙的火腿、新西兰的蜂蜜、蒙古的羊绒、叙利亚的古皂、巴基斯坦的工艺品、东帝汶的咖啡豆,还有国际品牌的化妆品如今在国内可以同步上市。
图片
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因此直接成就了进博会,渠道打通了,平台更有价值,特色商品有销路,进博会爆款受追捧。
图片
企业便捷,消费者受益,前提是政府主动转变职能,把压力留给自己。一个行业就办一张证,让平均审批时限,砍掉近九成;申请材料,压减近七成。300多项涉企审批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大大增加了创新创业的活力。
总台记者 胡祎玮:除了好吃的、好用的,自贸区好看的也不少,你在很多热门展览里看到过的文物艺术品,或许都曾在自贸区这样一座巨大的白色“保险箱”里歇过脚。
图片
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动落实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让这些文物能够在境内停留的时间翻倍延长,也能实现文物艺术品到港后最快24小时进入保税库,还能在保税状态下,去往全国各地展示交易。
图片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环中:简化流程、缩短时间、为企业降低成本,我们形成了十大文化贸易便利化的措施。让通道更顺畅,让交易更集聚。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2013年至2023年,上海自贸区文物艺术品进出境货值总计达到千亿级,一年操作的文物艺术品总件数从不到百件套发展至超过1万件套。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智能重卡、智能出租、智能公交,在临港,各色的智慧化场景已经成为日常。五年前,我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落地临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临港速度一鸣惊人。
图片
总台记者 胡祎玮:自贸区是上海发展的探路者,大胆,热情,充满干劲,洋溢着想象力,一切皆有可能。一句话,整个上海都是成长中的自贸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机勃勃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