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处俯瞰台州,高楼矗立,车水马龙。纵横交错的道路,犹如城市的“大小动脉”,撑起了台州的发展脉络与城市未来。
一座城市的核心区,往往都有一条具有代表性的道路。而人民路,分布在台州的地图里,徜徉于大家的记忆之中。它记录着历史烟云,见证着城市发展,承载着难忘的回忆,更寄托着期待的未来。
在台州,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条“人民路”。它或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或是乡镇的主干道……哪怕岁月变迁,繁华不再,可对于大家来说,人民路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细细品味,人民路上的变化就是夹杂在历史沧桑记忆中的况味。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台州晚报联合中信银行台州分行推出“你好,人民路!”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椒江、黄岩、路桥、临海、温岭等地的人民路,通过不同市民的讲述,了解人民路的变化。通过它们,我们看到,台州这座城市的奋发力度;我们听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川流不息中回响。
家乡的人民路,你我的幸福路;人民修出人民路,人民路上晒幸福。
一条人民路,见证时代变迁
在黄岩院桥镇,有一条人民路。迄今,人民路经历了两个版本,分别是2000年版、2022年版。这两个版本的人民路,一个燃起烟火气,一个充满热闹喧嚣劲,见证院桥镇一次又一次的巨变。附近的居民、路边的商户,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踏上了一条宜居路、财富路。
今年81岁的梁济国,是街坊口中的“文化人”,一半时间都在人民路西南角的老街度过。得知记者要听听人民路的故事,梁济国手绘一张草图,带着记者“穿越时空”。
梁济国的回忆里,人民路南侧的山水泾占据了大幅篇章。“距今100多年的院桥老街,沿河而起,沿河而兴。这条河,曾是院桥的‘交通要塞’、贸易集中地,给院桥带来了繁荣。那时,人民路仍是农田。”梁济国犹记得,儿时的山水泾船来船往,路桥金清、温岭等地来的商贩走水路,将带鱼等海货运到院桥。院桥山里的木柴、农产品,也从这条河运出去。
梁济国的母校,是如今的院桥镇中心小学,旧址在人民路上,挨着河边。学校北边的操场,成了木柴、农产品的交易地。读书时,他常常看到搬运工们,将一堆货运往岸边,耳朵里不时传来叫卖声。
放了学,梁济国就往家跑。他的家在老街上,左右都是商铺。“我家以前开打银店,爷爷是个银匠。”梁济国印象里的老街很热闹,药店、银楼、餐饮等门类齐全。
“工作后,我离开老街,辗转路桥、黄岩城区等地,一直牵挂着家里的老房子。”怀旧的梁济国退休后,回到老街定居,凭着一手好字开店,开展书法培训,教学生规范写字,也写对联、卖对联。他眼看着,周围面貌大变样。
停船的河湾被填平,山水泾“闲”下来,热闹劲转移到人民路。2000年,山水泾北侧的一片片农田上,建成700多米长、十多米宽、东西走向的水泥路。不少人把家安在这,沿路建起三四层高的楼房。
人气旺了,集市紧跟着来。每逢农历“五、十”,是院桥市日。以往院桥老街人头攒动,人民路建成后,小贩们将地摊摆到这,好不热闹。卖水果的、卖快餐的……人民路上的店一个接一个开,连锁品牌陆续进驻。
2022年,人民路升级成2.0版本,东连发展路,西至新春北路。道路拓宽一倍,路面铺设沥青,人行道铺装了吸水砖。人民路一变再变,梁济国都快记不清最初的模样。
和人民路一起成长的,还有商户们。今年,是鲜果巴巴人民路店开张的第5个年头。负责人叶赵越说,开店那年,这条路上只有一对夫妻卖水果,几年下来,像模像样的水果店已经有四五家。虽然竞争大了,但生意更红火,“路拓宽后,划分停车区域,院桥镇的人来我们店买水果方便多了。”
营商环境的优化,让人民路上的商户做起买卖来,得心应手。以鲜果巴巴人民路店为例,今年中信银行台州分行将与台州鲜果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提供交易资金管理、工资代发等金融服务,减轻工作量。满100减50的中信银行信用卡优惠活动,届时可刺激门店消费。
变的不止是路、店,还有买单的人。“以前他们大多图‘低价’,现在讲究新鲜、精致。”叶赵越说,起初门店走的以量取胜路线,把货品堆成小山,低价售卖,吸引不少人。后来,这种模式不“灵”了,“大家腰包鼓了,偏爱新鲜度高、颜值高的精品水果。”
消费理念转变,41岁的陈贞也察觉到这点。她是鲜果巴巴人民路店的员工,家住附近,一家子都是人民路的常客,买东西、下馆子轻车熟路。“不像我小时候,钱得省着花。”陈贞说,这些年,人民路业态持续“上新”,囊括了衣食住行。
回望过去,一次次嬗变的轨迹,深深地融入人民路:从一大片农田到繁华街市,一家家商铺应运而生;从10多米拓宽到28米,从水泥路面到标准城市干道;原来的瓦房已被取代,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旁的河道“精装修”,景观颜值大提升……
连接着历史和记忆的人民路,承载着属于院桥人的“旧时光”。未来的人民路,还会续写哪些精彩?值得期待。
来源:望潮客户端记者 邱琳敏/文 潘侃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