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宣传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各地区的行动举措,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暨调研采访活动。
近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20余家中省媒体组成的“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中省媒体记者将走进我州丹巴、泸定、康定、雅江和理塘五县(市)的乡村、学校、医院、社区等实地采访,记录和展现甘孜州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为集中呈现中省媒体以笔触和镜头对甘孜州的生动记录,展示甘孜州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媒体行甘孜”栏目,汇集发布中省媒体相关新闻作品。
今天来看科技日报和四川新闻联播的报道。
理塘:科技特派员为现代农业园区“添智增力”
果蔬大棚里色彩斑斓,丰收的果蔬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食用菌产业园内也长势喜人,丰收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这片被誉为“天空之城”的雪域高原之上,一场现代农业的革命正悄然兴起,将科技与绿色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图景。9月13日,“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组深入理塘,见证了现代农业园区如何在科技特派员的引领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在科技特派员的精心帮扶下,园区建起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大棚结构坚固,透光性良好。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摄
走进理塘现代农业园区的极地果蔬种植区,人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季节限制的梦幻世界。温室大棚内,色彩斑斓的果蔬竞相生长,吊栽的西瓜翠绿欲滴,草莓鲜红诱人,小番茄如繁星点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一切的繁荣景象,得益于来自山东寿光的科技特派员盛学武与刘振国的精心规划与指导。他们凭借深厚的农业技术背景和不懈地探索精神,成功引进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前沿科技,克服了高寒地区果蔬种植的天然障碍,让绿色有机农产品在理塘这片高原上茁壮成长,产量倍增、品质卓越,成功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成为成都及甘孜州周边县区的热销产品。
玲珑西瓜等优质果树品种的引进,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摄
在木拉镇马岩村的五粮液香菇基地,一场科技引领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科技特派员黄宏财以其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针对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香菇培育技术进行了创新性调整。他解决了菌种适应性差、产量不稳定的难题,使香菇实现了高产高质。同时,黄宏财的工作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积极参与香菇种植,推动了香菇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粮液集团的对口帮扶项目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理塘这片古老的土地。驻村第一书记杨凯作为产业帮扶的“领头雁”,深知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积极协调集团资源,引入多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为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他创新性地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确保农户能够充分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实现稳定增收和长效脱贫。
理塘高原农业园区的崛起,是科技特派员们无私奉献与辛勤耕耘的生动写照。他们以科技为翼、以绿色为基,不仅让极地果蔬飘香四溢,更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理塘的故事,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也是高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甘孜丹巴:一根红绳心连心 织就乡村振兴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