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海南:海南黎锦:传承与创新 让非遗焕发新光彩

主持人 袁野:
下面进入特别策划《非遗里的海南》。黎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南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形式,不断加大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力度,黎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古老的千年非遗技艺正不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记者 陈慧予:
黎锦,被称作纺织业的“活化石”,有着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棉纺技艺之一,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天我们来到了海南民族博物馆的民族纺织文化展厅,在这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项非遗技艺。你好,请问馆里黎锦相关的展品主要有哪些?
图片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讲解员 符达霞:
主要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原材料、工具和已经制好的成品,有黎族五个方言区的传统服饰以及崖州龙被,像我们这里看到的就是哈方言区的妇女服饰。
图片
记者 陈慧予:
一块黎锦的整个制作的工序主要有哪些?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讲解员 符达霞:
主要有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纺是用棉花纺成线,用到的工具是黎族传统陶纺锤以及单锭脚踏纺车;染色一般以植物为主,矿物为辅;织用到的是传统腰织机工具,最后再绣上一些经典纹样。
记者 陈慧予:
我看到不同方言区的黎锦服饰上有不一样的花纹样式,这些花纹样式主要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讲解员 符达霞:
黎族服饰上的经典纹样以人纹、几何纹、植物纹为主,所反映的是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以及审美意识和对自然周边环境的反映。
对于没有文字的黎族而言,黎锦就像一本“史书”,生动记载了黎族人民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随着时代变迁,诞生于农耕文明的许多黎族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风险,黎锦传统纺织技艺因而也成为传承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201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为中国首个、世界上第二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的非遗项目。作为这项非遗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怀着“不能让黎族传统技艺失传”的朴实愿望,从2013年起就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让更多人加入黎锦技艺传承队伍中来,十余年间培养了学员达上千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国家级传承人 刘香兰:
主要对在学校的小孩子、在村里的农村妇女,一起来培训和传承,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好的技艺。我去过意大利米兰时装周,通过我现场的展示,还有时装秀走秀,展示我们民族的文化。
图片
为了让黎锦文化传得更广,走的更远。近年来,海南投入大量资金开办黎锦技艺传习馆和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批黎锦传承人。从2012年起,黎锦技艺开始作为一门课程走进海南各地中小学校园。五指山市设立了22处非遗传承学习场所,全市14所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实现非遗传承人群“老、中、青、少”年龄层全覆盖,全市掌握黎锦技艺人数超过3500人。
与意大利马兰戈尼深圳校区联合举办黎锦国际化人才培养班,为黎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传承人才活力。充分利用各类文旅活动平台,开展黎锦技艺等活态展示,将黎锦带到时装秀场,进行国内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图片
记者 陈慧予:
通过传承保护和创新,古老的黎锦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国际化设计的黎锦文创产品,像我手中的就是采用单面织法的黎锦手提包,还有零钱包、书签、改良服饰等,作为美观又实用的特色伴手礼,正出现在海南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热门商圈以及机场等地,为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海南黎锦,正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图片
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是对传统非遗最好的传承。近年来,通过举办黎锦文创设计大赛、五指山市民族时装“村秀”活动等,不断加大扶持黎锦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创新及包装设计,更多特色黎锦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同时,作为亮丽的文化名片,黎锦走上国际舞台,在多个国际时装周上精彩亮相。2023年,五指山市先后派出6批次共78名非遗人才,赴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国进行黎锦文化展示展演。黎锦正在向世界更好地讲述海南故事、展示中国文化。
周一至周五
22:00海南自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