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有哪些?”
企业负责人答非所问,“我们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排查设备、周边环境、危险源的安全隐患。”“一条都没答对!”综合检查组成员问:“到底有没有看过《城镇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企业负责人回答:“没细看,但是看了。”
这是2024年7月26日,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在景德镇市九安液化气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生的一幕。
2024年7月至9月,国务院安委会组织22个综合检查组奔赴全国,开展三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工作。第十检查组此次在江西检查的31家企业,涵盖工贸、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矿山、城镇燃气、粮食仓储和建筑施工等领域,发现问题隐患179项,其中包括4项重大事故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求,除常规的明查暗访外,还要核查此前发现问题隐患的整改进展,对部分重大事故隐患“杀回马枪”。
在一位带队负责人看来,有别于此前的表述“回头看”,“杀回马枪”的说法更体现出国务院安委会对安全隐患整改的重视,“不仅要开展明查暗访,还要看地方对前期反馈的典型问题隐患有没有挂牌督办,有没有整改到位形成闭环,有没有举一反三”。
“为什么查不出重大事故隐患?”
7月24日下午,综合检查组来到景德镇市九安液化气有限公司。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区域为爆炸危险区域,但该企业使用的扫码器无防爆标识和防爆合格证号。同时,液化石油气充装机内部的防爆电气接线盒盒盖被拆除,电子元件和电气线路裸露,失去防爆功能。根据《城镇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第五条第四项规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两天后,综合检查组来到企业属地,检查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
综合检查组专家张方舟打了个比方,把企业比作学生,属地监管部门比作老师。老师教了所有知识,也布置了作业,但学生考试没考好,这个责任就不能全怪在老师身上。但如果老师连规定的知识都没教,就是不称职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检查一遍,查到考试不合格的孩子,就要去检查一下他的老师”。
实际上,这也是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十组在碰头会上提出的要求。会议要求各小组要查明“两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为什么查不出重大事故隐患?”
在上述会议上,带队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是不知道有重大事故隐患,还是知道但是不想改、不愿改?是投入不足,还是不够重视?是能力不足,还是没有深入学习掌握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带队负责人还指出,查出问题要分析是企业自身问题,还是监管执法问题,是否存在安全检查形式主义走过场、监管执法宽松软虚等问题。
综合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属地监管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燃气安全防范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其中,主要任务中的第一条就是“加强燃气企业安全检查”,要求加强对燃气场站充装区等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安全阀等监督检查,确保燃气场站安全。
综合检查组成员问道,“你们是怎么对日常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的?”
近40分钟后,属地监管部门仍未能提供组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学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对九安液化气有限公司开展安全检查等文件资料。综合检查组认为,监管部门对燃气经营单位的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
随后,综合检查组又到九安液化气有限公司,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综合检查组发现,在隐患排查和培训教育等台账资料中,需要签字和盖章的位置,都由开展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贴上了提示标签。综合检查组认为,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于形式。
108项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
在完成景德镇市和九江市明查暗访工作后,综合检查组赴赣州市和吉安市,核查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发现问题隐患的整改进展。截至目前,综合检查组一季度检查出的108项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2024年7月27日,综合检查组来到赣州市会昌县会源燃气有限公司。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发现,该企业存在门站卸车系统未设置防止卸车管拉脱的联锁保护装置,卸车车位处未设固定防撞装置,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企业已加装拉断阀。这是一种在装卸发生意外时,能迅速切断管道,防止燃气泄漏的安全装置。同时,卸车车位处已经安装了防撞杆。
综合检查组一季度在吉安市开展安全生产明查暗访时发现,江西邺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文鼎观澜小区建设项目,存在4条问题隐患,其中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和地下室潮湿区域未采用安全电压,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7月28日,检查组再次来到该项目现场。
吉安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在检查当日便责令项目部辞退资质不符合要求的特种作业人员,拆除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同时组织在建工地开展《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会,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共计发现问题项目20个,下达行政执法建议书13份。
吉安市一位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市领导说,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明查暗访,发挥的是示范带动作用,不可能把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排查出来,更多还是要靠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作为。“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怎么去交办,怎么原原本本压实企业的整改责任,还需要监管部门下功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