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直播|会通以求超胜,徐光启带给近代文明的遗产

欢迎参与徐光启专题的直播
许多上海人都知道徐家汇是因晚明杰出科学家徐光启墓地所在以及徐家后人在此繁衍生息而得名。因为出了徐光启,徐家汇形成了首个近代科学文化圈。徐光启是地道的上海人,在他之前,徐家已四代定居上海。徐光启曾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学,对其中的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科学技术尤为关注和用心研究,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弥补中国传统科学在思维方法的“短板”;他编撰的《农政全书》(由其门人陈子龙修订),是古代最完备的农学百科全书;他吸纳西学,主持修订的《崇祯历书》(由其推荐的李天经整理完成),使得中国天文学纳入了世界天文学轨道;在军事技术上,在他及其学生孙元化主导下,把西方先进科技和中国工匠卓越工艺相结合,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火炮。这些都反映了徐光启会通中西、守正创新的科学家精神,是推动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转型的重要代表。
从科技史上,如何评价徐光启取得的诸多成就?徐光启也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如何站在思想家的高度提出科学观?他的“会通以求超胜”如何贯彻在自身和后继者的科学实践中?400年前的徐光启和他的同代人的探索,对当今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有何启发?
9月21日下午,文汇讲堂169期“上海6000年(全称为上海文明探源工程: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进入第五讲,由此开始的三讲将聚焦晚明至开埠的近代上海。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称晚明是“上海6000年”史上的两大文明高峰之一,其中科学家徐光启和士人一族的王圻、陈继儒为科学和人文两个领域的代表。本期主题为《徐光启和他的弟子们的科学观和世界观》,聚焦“上海400年间科技与生产力的探索”。
“上海6000年”系列的前四讲,以考古视角为主,系统梳理了上海6000年中的史前史3000年,即考古文化中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解析了华亭、春申、沪渎三个标志性的城市符号和代表人物春申君、陆机陆云、袁山松,由此窥见上海城市的沉淀的民本、博雅、英雄气质;从上海水治角度考证了青龙镇、上海镇、元代水闸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下的深厚基础。后三讲将从史料角度重新认识近代上海的关键群体和贡献,系列讲座意在发掘上海6000年历史中奠定的城市文脉,当今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中的文化基因。
图片
9月2日文汇报两个整版报道第四期讲座内容
本期嘉宾阵容强大。主讲嘉宾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对话嘉宾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点评嘉宾为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他们三人将从思想史、科技史、科技教育等不同视角带来解读。讲座由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协办。线上直播平台为央视频、喜马拉雅、文汇报微信视频号,均可扫码预约。提问环节包含线上提问。
自第四期开始,“上海6000年”系列讲座助推文商旅体展一体化建设,送优质文化产品入基层。继第四期在知名的张园举办后,本期将入驻临近光启公园的网红打卡地徐家汇书院。
【讲座详情】
时间:2024年9月21日下午2:00-4:40
直播:文汇报微信视频号 央视频 喜马拉雅(均可预约)
主办:文汇报社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三个直播二维码
主题:
第五期169-5
徐光启及其弟子的科学观与世界观
要点先睹:
*如何评价徐光启《农政全书》《崇祯历书》等贡献
*从“会通以求超胜”中看出徐光启怎样的哲学思想
*为何从晚明开始士人阶层逐渐萌芽出近代科学观
主讲: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哲学系教授
对话: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点评:倪闽景 上海科技馆馆长
主持:李念 文汇讲堂工作室主任
【本期讲座提问奖】
1.《徐光启评传》2本 陈卫平 李春勇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4.《对话时代》1本 朱嘉明 沈阳 陶虎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汇讲堂新书
图片
部分奖品图
【线上提问等须知】
4.欢迎大家关注文汇App【讲堂】频道,及时获得更多文汇讲堂相关信息。嘉宾演讲内容经编辑后将在文汇App上刊发,随后在文汇报上整版刊登。部分内容会制成短视频,发布在文汇报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号上。上海博物馆微信、方志上海微信也将分享报名与报道内容。
【嘉宾简介】
陈卫平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尼山世界儒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199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和2003年两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排名第三、排名第一)。
发表论文220篇左右,主要代表性著作有;《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孔子与中国文化》(合著)《徐光启评传》(合著)《历史传统与当代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集》《儒学之“道”的哲学品格》。独立的科研成果13次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江晓原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著作多次获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大奖,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倪闽景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科协兼职副主席,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担任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和牛津《自然》教材主编,著有《学习的进化》《超越兴趣》《自主物理实验》等科学教育图书。发表《教育多样化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和方法》等教育、科普文章百余篇。。
  作者:李念
文:李念图:编辑:李念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