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以来,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教育集团科技园校区全新启用,而且校园内全是刚上一年级的“小萌新”,学生总数600多人。9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为了保障该校区周边交通顺畅有序、家长接送学绿色便捷高效,交管部门与教育、城建、公交等多部门提前联动,规划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尤其是此次启用的南京首个智能地下接放学系统,让家长开车接娃“脚不沾地”,安全高效又便利。
地下接放学通道
地下接学不用下车 志愿服务精准送娃
新城小学科技园校区的东门开在西城路,北门则面朝楠溪江东街。西城路是双向四车道,楠溪江东街仅有双向两车道,路幅宽度有限、机动车临停空间紧张,在接送学高峰期通行压力较大。
家长接孩子现场
早在今年8月份,南京交管部门便与区教育局、学校共同完成地下接学系统硬件完善及软件系统接入,且完善内、外部指引标志,减少车辆流线交织,在下午接学期间引导家长从北门进入地下车库,接娃后再从东门驶出。
人脸识别准备离校
9月1日,校方分批组织240名家长演练地下接学系统使用,开学当天起实现私家车地下站台式接学,5个学生出口闸机对应5个接学车辆停靠区,家长只需将车开到指定位置,即可等候志愿者护送学生上车,全程确保驾驶人“车不熄火、脚不沾地”,有效提升了接学效率,实现学生“出闸机就上车”,安全又高效。
据统计,开学近两周以来,日均有110-140名家长驾车使用地下接学,非机动车、公共交通和步行接学的家长则在地面指定区域有序等候。
家长开车接孩子
为了保障地面接送学临停等候区域,区教育局、学校采纳交管部门意见,于4月份完成了围墙外部退让施工,将人行道宽度由原本的2.7米增加到3.9米,为慢行接送创造了良好条件,西城路校园围墙外双侧人行道设置硬质降坡,方便接送非机动车在树间停放。
此外,交管部门还联合区教育局、道路管养部门在西城路东门北侧改造局部中分带、人行道,设置彩色斑马线及触摸式信号灯,同步完善了机非护栏、中心绿化带绿篱、路段违停抓拍设备等;东门对面正结合游园建设落实慢行接送家长等候区,分散学校大门的集中接送压力。
交警讲解智能地下接放学系统
“求知线”单循环多趟次 保障“双线双重心”
9月11日早晨7点30分,赵奶奶领着刚上一年级的孙女来到庐山路新安江街路口东侧,一块手绘风格的公交站牌陪她们一齐等来了X7号“求知线”。出示了学校统一配发的乘车牌后,祖孙二人免费上车,小孙女迅速和相识的同学坐到一起嬉笑起来。
定制公交“求知线”
今年秋季学期起,新城小学本部(黄山路122号)及南校区(楠溪江东街82号)的一年级新生,全部至科技园校区(西城路与楠溪江东街交叉口)就读。赵奶奶的孙女恰好今年刚上小学,原本一家人居住的小区是离新城小学本部最近的之一,但距离科技园校区却成了最远的,如果孩子父母没时间开车接送,该怎么办呢?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今年6月,交管部门会同公交集团、区教育局以及校方展开了调研分析,很快结合新生报名工作梳理出两条全新“求知线”,进而完善线路站点及运行时段、发车间隔,采取“双线保障双重心”的模式,明确服务新城本部校区的X7线路(科技园校区-奥体大街-新安江街-牡丹江街-西城路-科技园校区),以及服务新城南校区的X6(科技园校区-富春江东街-江东中路-奥体大街-西城路-科技园校区)线路,沿途共覆盖32个小区,设置17个站点,先后改造6个临时停靠站台,每天早晨7:20开始发车,下午分别从2:30(周一至周四)或3:15(周五)开始发车,平均每隔15分钟一班。开学半个月来,两条新增“求知线”日均服务人次超300人,且在区政府的支持下统一为科技园校区学生和家长配备免费乘车凭证。
通讯员 宁交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