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观察丨《奥斯陆协议》签订31周年 巴以局势“和平”未现“进程”难推

AI划重点 · 全文约2817字,阅读需9分钟

1.《奥斯陆协议》签订31周年,巴以局势仍难以实现和平,以军持续袭击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

2.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给予其政治和军事支持,成为《奥斯陆协议》失败的最大推手。

3.然而,巴勒斯坦民众呼吁停火止战,渴望回归正常生活,加沙民众通过总台报道员的镜头表达诉求。

4.以色列议会通过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提案,对《奥斯陆协议》造成破坏。

5.专家分析认为,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及对《奥斯陆协议》的破坏,使得巴以冲突难以有效解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此后,解决巴以冲突的“奥斯陆模式”逐渐形成。然而时至今日,巴以问题依旧难以得到解决。随着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截止到目前,以军针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袭击仍在持续。可以说,目前的巴以局势显现出“和平”未现、“进程”难推的局面。
总台记者 赵兵:我现在所在位置就是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著名的拉宾广场。在1995年,此前两年前成功推动达成《奥斯陆协议》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当年继续和巴方一道,签署了《奥斯陆协议》第二阶段协议,并于11月在这里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段讲话。他表示作为曾经的军人,他深知如果无法实现和平,那他就会永远被迫战斗下去,而巴以冲突作为阿以冲突最复杂、最持久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讲话结束后不久,他就在这里被以色列极端人士枪杀。
以军当前持续袭击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
图片
总台记者 赵兵:当《奥斯陆协议》达成31年后,我们再度来到这里,拉宾的讲话言犹在耳,却又是一语成谶,他的身亡更似乎预示了《奥斯陆协议》的惨淡前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以军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加沙民众的大规模伤亡和离散,依然是两国人民饱受战火的磨难。
以方种种行为致巴以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图片
总台记者 赵兵:巴勒斯坦媒体认为,《奥斯陆协议》事实上只解决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合法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两国领土划分的问题。在协议签订后,以色列继续推行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其人数从31年前的11.5万人增加到今天的70万人,以色列单方面宣布对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并不断加强控制,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修建的隔离墙不断延长,如今已经近约700公里,以色列极右翼人士不断公开拒绝两国方案、否认巴勒斯坦存在。
以色列从未打算结束其对巴勒斯坦的占领
图片
总台记者 赵兵:曾参与《奥斯陆协议》谈判的巴勒斯坦高级官员阿什拉维就认为,上述事件都导致巴勒斯坦人感到,自己是《奥斯陆协议》这一所谓的和平进程的受害者,并认为以色列从未打算结束其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和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可以说,到如今,巴以之间既无和平也无进程。
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 给予其政治和军事支持
图片
总台记者 赵兵:而美国作为《奥斯陆协议》所谓的见证者,却长期单方面偏袒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给予以色列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坚定支持。近年来,更是将其使馆迁移至耶路撒冷,在给巴以冲突火上浇油的同时,却又借着防御伊朗的借口,以以色列为中心构建所谓的地区联盟,淡化巴以问题的核心地位。美国成为《奥斯陆协议》失败的最大推手。
总台记者 赵兵:正是上述这些原因,使得本轮巴以冲突迟迟难以结束,美国所谓的斡旋也迟迟难以成功,可以预见,只要美国不改变其为一己私利搅动中东局势的立场,以色列不接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两国方案,无论《奥斯陆协议》还是其他协议,都无法结束巴以之间的惨烈冲突。
新闻链接:《奥斯陆协议》 
1993年,在挪威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经过历时数月的14次秘密谈判,就实现初步和平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最终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先行自治等问题上达成原则协议。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时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出席了当天的签署仪式。
图片
《奥斯陆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合法权利和政治权利,并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民成立一个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机构,最终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问题的永久性解决
在此之后,巴以双方又签署了多项协议,解决巴以冲突的“奥斯陆模式”逐步形成。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以方承认巴解组织代表巴人民的权利,双方开始了以“土地换和平”为核心原则的奥斯陆和平进程。
图片
1995年,拉宾被反对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极端分子刺杀。巴以双方此后的谈判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0年7月,巴以戴维营谈判也没能取得积极进展。仅2个月后,2000年9月,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访问阿克萨清真寺,导致巴以大规模武装冲突。此后和谈屡次重启,又屡次中断,奥斯陆和平进程名存实亡。
美称推动巴以停火谈判 对以供武却在持续
《奥斯陆协议》签订已经31周年,巴以冲突却仍在持续。美国一方面称自己在推动停火谈判,另一方面却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大量武器。详细情况,来看央视记者从美国发回的观察报道。
央视记者 刘旭:31年前,1993年的9月13日,在我身后的美国白宫南草坪,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参加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的签署仪式,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图片
央视记者 刘旭:时至今日,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发生近一年的时间,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谈判仍然未能达成。美国当前却起着复杂的作用,一方面,美国官员包括国务卿布林肯、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等多次到访中东,与埃及、卡塔尔等一起斡旋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谈判。与此同时,美国持续为以色列提供大量重型炸弹和直升机载空地导弹等武器装备,并与以军保持接触,协调其行动。8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库里拉抵达以色列,会见了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进行局势评估。
图片
央视记者 刘旭: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的报道指出,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持续数月的巴以停火谈判需要画上句号,目前,美国与埃及和卡塔尔正在完善停火协议的具体细节,会在未来几周提交给以色列与哈马斯。美国分析人士称,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在释放被扣押人员数量等具体谈判条件上互不让步,美国政府希望在今年大选前达成停火协议的希望基本已经破灭。因此,有分析认为,美国将会推迟向以色列和哈马斯提出最终停火协议的计划。
加沙民众呼吁停火止战 渴望回归正常生活 
在《奥斯陆协议》签署31周年之际,许多加沙民众通过总台报道员的镜头,表达了他们对于停火止战、回归正常生活的渴望。
总台报道员 马格迪·阿斯利姆:巴勒斯坦民众迎来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政府签署《奥斯陆协议》31周年的纪念日,然而当前,巴勒斯坦民众正处于极其艰难的人道主义困境中,他们希望能够结束苦难,并停止这场使他们精疲力竭的战争。虽然眼前没有达成任何解决方案的迹象,但巴勒斯坦民众还是希望能够达成新的协议,以在巴勒斯坦国全境实现和平。
图片
加沙民众 伊亚德·阿萨夫:现在任何协议我都支持,只要能避免流血,哪怕它是不公正的。杀戮必须立即停止,马上停止。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年轻人正在经历重重苦难,大量儿童死亡,饥饿、贫困正在我们中间蔓延。
图片
加沙民众 瓦萨姆·塔贝特:我们期望能够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的进入,能够重建供水、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更不用说很多人仍住在帐篷里。我们期待为这些人找到解决方案,让他们能重新住进体面、干净的建筑物里,拥有正常的生活。
图片
加沙民众 艾曼·哈姆丹:以色列人没有履行任何(《奥斯陆协议》)的承诺,对于未来能达成任何协议,我并不是十分乐观,因为当前巴以局势非常紧张,处于战争和冲突状态。但我们仍然希望能达成协议,实现和平,让我们像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享受和平。
分析人士指出,以军在加沙地带长达11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以及以色列议会通过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提案等种种做法,都是对《奥斯陆协议》的破坏。
图片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 穆斯塔法·易卜拉欣:以色列犯下了所有破坏《奥斯陆协议》的罪行,即使内塔尼亚胡此前声称支持《奥斯陆协议》,但实际上他一直在削弱这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