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钢筋穿脸而过的小秋姑娘,台州医生“跑了四棒”把她救回来

8月20日
一个寻常的周二
对姑娘小秋(化名)来说
却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
生死考验
惊魂!谁来救救我
噩梦是从凌晨开始的。正在车间上晚班的小秋,操作过程中突发意外:3根从机器上窜出的小拇指般粗细的钢条似利剑般直直穿过了她的脸,顷刻间,小秋的头部直接被钢条固定在了机器上动弹不得,巨大的恐惧与痛感将她笼罩,“感觉天都塌了……”小秋回忆道。
接到报警求助后,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奋力切断钢条与机器的连接,让小秋能够从机器上脱困。紧接着,脸上插着3根钢条但神智尚清的小秋被120火速送往台州市立医院。
清晨6时许,台州市立医院值班医生李观观见到了小秋,当时的场面称得上骇人:一共3根钢条,其中2根从左侧面颊部贯穿至右侧颈部,还有1根从右侧颧弓处贯穿。被钢条制约的小秋张口受限,医生无法与她交流,也无法清楚探查其口咽部的损伤情况。
图片
(患者受伤情况简笔画版)
令人心痛又欣慰的是,彼时坚强的小秋还在努力保持清醒,“到达医院的时候我已经快要痛麻了,很困很累,但那会儿身边一个家人都没有,我不能睡着,所以拼命撑住……”
见此状,医生立即给予吸氧、止痛、补液等措施,先稳定住小秋的生命体征。另一边,台州市立医院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口腔科、血管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已第一时间集结展开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大家意见一致: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手术拔除钢条。
手术势在必行,可难点也是显而易见。经CT检查,小秋的受伤位置毗邻头颈颌面部重要的大血管和神经,拔除钢条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造成可能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因此拔除前需要更精准地评估钢条是否伤到颈动脉。那么如何去评估呢?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复合手术室开展手术并采用血管造影的方式探查血管受伤情况,方便对破损血管进行修补或者阻断。
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能够把普通的手术室和先进的医疗影像系统结合起来,通过DSA的影像设备与外科百级层流手术室的全面整合,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互补充。它有机结合了内外科治疗的优点,实现了短时间内术式的快速转换、多学科的高效协作,让许多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目前台州市立医院已建成并投用2间复合手术室。
图片
在MDT讨论过程中,还有一个焦点问题:麻醉。已知钢条自舌体穿过至右侧舌根部穿出,进入右侧咽部直达右侧颈部皮肤下颈椎前方,导致患者张口受限。舌体因为被钢条贯穿固定,横穿在声门上方,声门无法充分暴露,给常规气管插管带来阻碍,不管是经鼻插管还是经口插管,都面临巨大挑战。
经过充分讨论,手术方案、备选方案应急方案都准备就绪,小秋被送进了手术室,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手术团队已经就位,生命接力赛即将打响。
挺住!生命接力赛
第一棒由麻醉医生开启。虽然小秋被钢条贯穿颌面部,幸运的是面罩通气尚可,在充分预给氧后,麻醉科主任杨小平准备尝试进行气管插管。正如术前讨论预料的那样,虽经多次尝试,经口气管插管这条常规麻醉路径没能走通。于是医生果断改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然而随着口腔血性分泌物增多,纤支镜下视野愈发模糊。但如果放弃气管插管,采用紧急局麻下气管切开,血极易流进气管,从而造成患者窒息的险象。短暂考虑后,医生再次进行经鼻腔明视插管,在无法完全看清声门的情况下,凭借多年麻醉工作经验,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麻醉这关顺利闯过。
接过第二棒的是血管外科。小秋的受伤位置紧靠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异常凶险。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周龙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头颈部血管造影,以探查患者血管的具体情况。通过造影,医生发现贯穿口腔颌面部的的2根钢条幸运地避开了重要的血管,术前讨论中最担心的情况并未发生,这对下一步取出钢条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口腔科接过了第三棒。在麻醉科和血管外科的护航配合下,口腔科主任刘治慧仔细确认了钢条插入的通道和方向,精准又娴熟地逐一拔除了令小秋遭受巨大痛苦的3根钢条。接着,血管外科医生紧随其后利用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确认无重要血管损伤及可疑出血后,口腔科医生马上对左颊部贯穿伤口和舌部进行清创缝合。
第四棒是耳鼻咽喉科。在术前讨论中,专家们达成一致:考虑到小秋外伤位于呼吸道的要道口腔颌面部,为防止术后术区肿胀,气道梗阻,危及生命,同时为了防止术后继发出血呛进气道,导致气道梗阻窒息,进行暂时性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必要之举。因此,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李勇对下咽侧壁进行清创缝合后,对小秋进行了暂时性预防性气管切开。一切顺利,没有出现预料之外的险情。
图片
(被取出的三根钢条)
历时2个半小时,手术圆满结束,小秋术中出血仅5ml。
手术室里的接力结束了,手术室外的第五棒开始了。美容整形烧伤科主治医师洪明志第一时间赶到EICU,在小秋的病床边为她开展了美容清创缝合。虽然手术非常成功,但毕竟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创伤,小秋此时的脸还有些发胀,伤口皮肤组织损伤也比较严重。“今后的小秋,不仅需要健康,还需要美丽。”因此,尽管空间十分受限,病床高度也不似平日的手术台,医生还是克服困难,俯身展开操作:冲洗、修剪、缝合……每一步都仔仔细细,小心翼翼。“平时只需1个小时搞定的,那天在EICU做了2个多小时,好在后面伤口恢复地很好。”洪明志说。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小秋后续的治疗非常顺利,第二天就顺利脱离呼吸机,并很快转出监护室。在排除咽喉部继发感染及出血后,第八天拔出了气管插管,封堵切口,此时小秋已能正常说话并接受流质饮食,无吞咽受限及呼吸困难。
9月11日,小秋在家人的陪伴下,康复出院了。
接触过小秋的医护人员都回忆说,她笑起来真的很美。
来源:望潮客户端